李彦宏甚至说要做日本网民搜索时的“第二选择”,而不是人们通常宣称的“第一”,因为百度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日本人普遍有使用两个搜索引擎的习惯,百度有机会成为第二选择。当然,这个第二也可以理解为市场第二位的搜索引擎,毕竟第一位的日本雅虎是一家彻底的本土公司,第二即再次战胜Google。
到日本验证“方法论”
前百度副总裁梁冬曾推出过一批“百度更懂中文”的视频广告,在网络上十分火爆,有一集里唐伯虎对“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眼花缭乱的断句,令外国人当场吐血。从此“百度更懂中文”这句口号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李彦宏说,百度更懂中文,不是说百度不可以懂其他语言。“百度更懂中文实际上是一个现象,本质是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产品的做法。”
“我们在中国做得好是因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中国的用户、语言、文化,做出了相应的产品,我刚回国的时候中国网民是800万,现在是2亿,互联网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每天都会观察这些变化,适时调整。从理论上说,只要别的公司决策部门不在中国,他们肯定打不过我们。这个方法论是可以挪到其他国家的。我们到日本就要求找到最懂日文的人,他们做决策我们朝哪个方向走。”李彦宏需要证明的是,百度的胜利是“方法论”的胜利,是必然的结果。
论证的方法是在中国之外的另一场胜利。百度考察了多个战场,首先,美国是Google的主场,显然还不是挑战的时候;而其他的英语国家作为战场,即使胜利了也就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规模,说服力也不够;亚洲国家中,韩国本土搜索引擎打法百度看不懂,贸然进去会吃亏;而日本最大的两个对手雅虎和Google都是百度熟悉的老对手,市场规模又足够大,更重要的是对Google和百度而言都是客场作战,相对公平。
与日本的渊源
自从决定进军日本市场后,李彦宏在自己博客的“爱好”一栏中加了一项——日语。其实,日本与李彦宏的渊源更早,甚至改变了李彦宏的职业生涯。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读研的李彦宏在暑期寻找实习机会,一家名叫Matsushita的公司给他递来橄榄枝,为这家“小公司”找导师要推荐信,李彦宏还觉得挺不好意思。后来,朋友告诉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原来日文被译成英文后读起来非常拗口,而且与中文的念法风马牛不相及。
正是因为在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三个多月的实习,让李彦宏看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放弃读博士,投身工业界。
“很多美国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日本这个最难的市场作为国际化的首个市场?我觉得他们认为最难是因为他们搞不懂日本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对长者的尊重、甚至崇拜,见面就鞠这么大一个躬,即使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很有意思的。毕竟日本文化这么多年来受中国影响,虽然有很多东西跟我们不一样,但是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习惯,这对欧美公司是个劣势,而对中国公司可能就是个机会。同时,日本也是一个岛国,文化相对比较封闭,和欧美国家很不一样。所以要想做好日本市场,必须深刻理解日本文化,并且根据这个东西开发相应的产品。”李彦宏说,“欧美公司在日本做的普遍不够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理解日本文化。”
百度进入日本相对英语世界的Google而言,还有相对优势。毕竟日语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虽然近代受英语影响较大,但在计算机处理中,中文和日文都属于双字节文字,词和词之间没有空格。所以在做索引的时候需要首先“分词”,把字与字分开,而这一套技术在英文索引里是不存在的。百度在双字节搜索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移植到日文搜索上来。
如果说日本公司是李彦宏走进工业界的起点,那么日本将成为他走向世界的另一个起点。
谁才是Google的对手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的本土搜索引擎是成功的,美国的Google、中国的百度、韩国的Naver和俄罗斯的yandex。
Google在英语世界所向无敌。第三位的微软在2008年新年伊始就企图收购第二位的雅虎,以对抗遥遥领先的第一位。但除了市场份额的物理叠加外,似乎看不到这两家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化学效应。1+1的结果看不到大于2的希望。
韩国因为是世界上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有了宽带环境,就能在产品开发上先遇到其他市场没有遇到的问题,先找到解决方法。比如知识搜索、也就是问答,是韩国人最早开创的。韩国本身市场比较小,互联网内容比较少,很多东西都在Naver那里,别的搜索引擎来了,可以直接封掉。你有再发达的搜索技术也没有用,因为没有内容可搜。这既保护了它,也限制了它向外扩张。
俄罗斯可能是因为“多数学家”的缘故,面对复杂的俄语语法考验,Google始终算不过俄罗斯人。当然,俄罗斯的yandex对本地市场的理解也远远超出了Google,提供邮件、新闻和全方位的搜索服务。但是俄罗斯只有3000万注册的网络用户,有分析师预测在未来20年里也只能增加到4000多万用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