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起死回生”的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新华网   更新:2008-3-23 22:57:1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新华网东京3月23日电(记者钱铮 刘赞)巴士疾驰在滋贺县环绕琵琶湖的公路上,坐在车里可以望见不远处粼粼微波倒映着琵琶湖彼岸的山峦。此时此刻,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日本第一大湖经历过怎样的前世今生。

        琵琶湖面积约670平方公里,是京都、大阪和神户大都市圈近2000万人口的“母亲湖”,也是拥有约400万年历史的物种宝库。随着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琵琶湖周边的工厂和家庭排放的废水导致湖水水质逐渐下降,70年代末,水质急剧恶化,湖水的富营养化导致严重的赤潮现象极大地震动了日本社会。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琵琶湖垂死之际挽救了它?记者22日在琵琶湖周边采访时,从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镇——针江找到了答案。

        针江靠近比良山系,山上积雪融化成清泉,流经针江地区汇入琵琶湖。在针江地区,只需打井到12至20米深处,就有甘洌的地下水喷涌出来。在当地居民家里,从引水管涌出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旁边一个三段式的水池中。当地人把三段式水池称作“川端”,这是针江地区自古以来独特的生活用水设施,第一段水池称“元池”,池中的水可直接饮用;“元池”的水流入第二段的“壶池”,供洗菜、洗脸等;第三段为“端池”,人们在里面刷洗炊具等。从“端池”流出来的水汇入自家门前的小河,最后流进琵琶湖。

        为了不让生活废水污染琵琶湖,当地居民通常在自家的“端池”里饲养鲤鱼,鲤鱼以池水中的菜渣、米粒为食,帮助净化水质。在“川端”中洗脸刷牙时,只使用由天然材料生产的肥皂和牙膏,这已成了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洗衣服往往要用到化学洗涤剂,因此,当地居民不会在“川端”里清洗衣物。他们是把“川端”的水引入卫生间,清洗衣物的水经由市政下水管道流向专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针江地区盛产大米。从2004年起,当地开始实施“摇篮水田工程”,通过人工抬高河流水位,开挖水道等措施,帮助鱼类进入水田产卵繁育。鱼类吞食水田中的水蚤,可抑制温室气体甲烷的产生。从2005年起,当地还推广无农药无化肥栽培。

        当然,针江地区的努力只是整个保护琵琶湖工程的一小部分。琵琶湖由浊变清,离不开滋贺县的综合保护计划——“母亲湖21”。这个出台于2000年的计划,继承了此前完成的“琵琶湖综合开发事业”计划的理念,从琵琶湖流域土地的使用方法、水质保护、水源涵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保护琵琶湖的整体措施。

        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琵琶湖重现昔日的碧波荡漾,然而近年来,它又面临着新的威胁。据介绍,每当冬季来临时,琵琶湖上层水温下降,富含氧气的冷水下沉至湖底,与此同时,湖底低氧但温度相对较高的水向上升,湖水形成对流。这种对流被称作“琵琶湖的深呼吸”。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即使到了冬天,上层湖水温度也难以大幅下降,导致湖水对流不能充分进行,低氧湖水大量停留在湖底,滋生了大批厌氧微生物。这种“深呼吸”一旦停止,湖里的生物将面临灭顶之灾。

        劫后余生的琵琶湖能否再次逢凶化吉?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指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问题,光靠我们在琵琶湖周边采取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呼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下大气力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应对全球变暖这一大挑战。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