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专利大棒挥向中国 数码相机将成下一目标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05-1-13 6:44: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中韩大厂商连续遭日企专利起诉,数码相机或将成下一目标

  近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突然宣布对中国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国母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及其联营研究机构RiospringInc.提出诉讼,控告该公司侵犯日立GST硬盘机的多项产品专利权。日立方面有关负责人声称,此举是对于部分企业“肆意践踏知识产权”的“违法竞争行为”已经无法容忍的无奈之举。

  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注意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2004年11月9日,东芝公司控告韩国现代半导体公司侵害其闪存专利;11月11日,松下公司控告韩国LG电子侵害其等离子显示器专利,日本海关停止进口LG产品;之前,日本富士通于去年4月以专利侵害为由将韩国三星告上法庭。有媒体报道称,日本21家在中国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决定加强横向合作,大力调查和告发侵犯日本专利技术权利的中国企业。一个“日企在华专利保护联盟”已经悄然成立。

  与此同时,日本大量主流媒体开始频繁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关注和曝光,并一致将所有纠纷都定格为“违法竞争”。种种迹象都表明,从2005年开始,日本企业将拉紧专利围剿的绳子。

  “差距” 中日企业专利申请存在本质差异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日本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均高居榜首,特别是,从1999年至2003年最近五年时间内,日本企业获得专利授权32674项,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8447项。

  “一国企业对另外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重视程度与期望值高低,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它在该市场上申请和获得的专利数量上表现出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副部长王强称,“日本企业在华申请专利最多这一事实表明在所有国家中,日本企业最重视中国市场,它将专利作为竞争利器敲开和占领中国市场的愿望最为强烈。”同样是专利,也分不同的类型,国外企业在中国进行的以发明申请为主的专利攻势,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技术更新等领域;国内企业虽然也在进行类似的专利圈地,不过国内企业目前进行的专利申请更多地只是着眼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很少涉及核心领域。

  “的确,由于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在专利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国内企业和国外巨头们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同时也在积极地追赶。”联想集团CTO、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了专利问题上国内企业和国际巨头们的差距,他认为,“多少年积累起来的差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弥补得了的。如果把企业作为主体,那么企业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发展壮大,这中间有一个度的问题,关键看怎么把握。”

  “目标” 数码相机将成为日企起诉突破口?

  从目前的产业形势来看,日企专利围剿对象很有可能是数码相机。

  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中心知识产权室室长日高贤治曾表示:“不能因为拿到DVD的专利使用费就高枕无忧,数码相机的专利问题马上就会白热化,日本制造商知识产权战略能否成功将接受考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而且是增长最快的数码相机市场。

  日本企业希望能够像DVD一样,对数码相机征收专利使用费。日本官方对此持鼓励态度。日本贸易振兴会编的“仿制品手册”中国部分涵盖了如何应对专利侵权、中国的工业所有权政策、如何借助中国行政机关打假等等,网上可供下载的文件有133页。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中国某些企业模仿生产日本企业产品,侵害专利技术权益等问题。”业内人士分析称,“只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另有媒体报道称,日本松下电器、日立制作所、东芝、索尼、日本电气、夏普等9家电子电器生产厂家以及其他10多家制造业企业已经在中国当地设立的公司内,设置了法务部或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防止专利技术侵权。佳能、奥林巴斯等数码相机生产厂家也加强了对中国同行的监视和调查。“日本企业对中国数码相机企业提起专利诉讼已是迟早的事,中国产的低价数码相机大都未经授权采用了日本技术。”一位日本企业技术产权室人员之前在接受网络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内的这些负责反侵权问题的专家,将在中国广泛搜集冒牌商品、侵权证据等信息,推动中国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当局取缔中国企业的侵权行为,并根据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将某些中国企业告上法庭。”目前,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DC领域的所有核心专利技术:感光元件CCD和CMOS的技术分别由索尼和佳能控制,CCD的生产甚至只有索尼等6家厂商可以量产;存储用的CF卡采用的闪存技术已由东芝申请专利、SD卡技术为松下持有、记忆棒的专利权属于索尼、SM卡和xD卡则是富士和奥林巴斯的专有技术———很难想象,一旦专利大棒被人举起,国内的DC厂商们能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对策”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否可行?

  “对抗日企乃至所有国际巨头型企业的专利攻势,国内企业应该在竞争中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拿来主义’的精髓。”业内人士评论称,“引进国际巨头企业掌握的先进技术带动自身的发展,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上策,但如何在整个过程中避免受到专利大棒的伤害并规避风险也是同样重要的。”上周被众多媒体热炒的“小灵通食物链”问题其实从另一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产业博弈的力量对比和各方态度。

  在支付了技术转让费后,中方仍然面对这样的尴尬:处于日方战略保护下的核心部件仍然无法自行研发、生产。中国厂商只能从日本进口芯片和相关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彭梧

  -他山之石

  日企的专利之路

  日本企业也曾经在专利问题上大为头疼。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日企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研发等技术投入,同时也缺乏专利战略意识。而欧美的巨头企业乘着向日本输出先进技术的机会,在日本市场上大打专利牌,在日本汽车、电子产品等产业内留下了无数专利地雷。

  80年代,日本生产制造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大举进入欧美,随后欧美公司开始反击,而在这一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便是专利大棒。资料显示,包括丰田、本田、索尼等在内的日本大牌企业纷纷遭遇到了专利侵权诉讼,要么被判处支付高额的侵权赔偿费,要么无奈地通过支付高额专利许可费以求和解。当时,仅德州仪器一家公司,就在五年时间内从日本企业身上捞取了约10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教训,日本很快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从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增强原创技术的研发和加大专利申请的力度。2002年3月,日本政府成立知识产权战略会议联席制度,2002年7月制定出《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当年11月通过《知识产权基本法》,2003年3月成立知识产权战略本部,由日本首相亲自担任部长,7月又推出了《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提出了今后3年期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的具体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由“科技立国”转为“知识产权立国”。

  如今的日本已经超越欧盟诸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专利强国。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道路上,日本的制度设计领先了一步。

  -评论

  从报道看专利理解差异

  日立起诉南方汇通的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很多媒体都评论说,这是日本企业“蓄谋已久”的专利攻势,的确不假。或许是出于民族主义的情结,很少有国内媒体对南方汇通是否真的“侵犯知识产权”有所深究,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看似更加本质的问题上去。

  或许可以用同样的立场来解释日本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在法院还没有开庭时,日经BP社便旗帜鲜明地将南方汇通定义为“违法竞争”的主体,甚至称“南方汇通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了无偿使用土地,享受税收优惠等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有人担心如若起诉南方汇通,有可能刺激中国政府。南方汇通的有关人士也曾表示,只要是在中国建有制造厂的企业,不会轻易对我们下手”。

  如果抛开立场和公正性不谈,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两国对于专利态度的本质分歧所在。翻阅国内有关的评论和报道,更多的业内人士在关注“如何避免专利陷阱”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甚至有人列举出了遭遇专利警告函之后应该如何如何应对,如何如何避免法律责任,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如何从根本上避免专利陷阱,甚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日本人并不是专利大棒的发明人,IBM、飞利浦等欧美巨头才是最早用这招横扫全球市场的。不过数10年之后,日本企业明显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之后日本企业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欧美等国,到去年底,日本企业所掌握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欧盟国家,仅次于美国。

  这恐怕还是一个战略眼光的问题,作为企业,如何既照顾到眼前利益,又照顾到长远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新京报    2005年01月12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打造优质产品,美的工匠极致追

    探访东京近郊“老电影海报街”

    日剧《世界上最难的恋爱》收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