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政策完善 节油各国都当大事抓
|
|
|
编者按:最近,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作坊,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带来的“切肤之痛”。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从这期开始,本报将为大家介绍世界各国节油、节电、节水、节粮等一系列节约举措,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借鉴。
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一而再、再而三地颠覆着人们的心理预期,现在,世界各国加大力度“开源节流”,以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在“开源”难的情况下,“节流”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的一个战略选择。
美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悄悄转变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牛雨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有一个关注油价的节目,主持人在听完记者关于油价飙升的报道后撇了撇嘴说:“看来明天我不用开车上班了”。这些话出自对能源大手大脚的美国人之口,多少透着些无奈。
美国曾在上世纪70年代尝到了两次石油危机的苦头,为保障能源安全,美国于1975年通过《能源保护法》,于1992年通过《能源法》。它们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改进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采用节能措施,培养节能意识。今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2005年国家能源法》,推行新能源政策。从实际效果看,美国能源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据统计,目前美国汽车的平均油耗只有上世纪70年代初的60%左右。
即便如此,目前的高油价仍令美国人感到了压力。据统计,8月12日当天,美国汽油市场普通汽油零售价为2.43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美分,是2000年的两倍。油价攀升使许多美国民众开始了一场新节能运动。他们的做法可谓五花八门:一是降低用油标准。以华盛顿地区为例,汽油大致分为三类:普通类、高级类和超级类,各级相差在30美分左右。据加油站工作人员介绍,普通类汽油的消费量在大幅增加。二是更换车型。很多美国家庭拥有两辆以上的车,为了减少用油,一些家庭开始换车。例如,笔者的邻居保罗,原先开的是一辆商用大别克,每周油费在80美元左右,现在换上了一辆经济型“现代”,每月能省100多美元。三是换交通工具。美国虽然公共交通很发达,但乘客并不多。油价上涨后,选择价格低廉的地铁、火车的人日益增多。据悉,目前仅加州的圣迭戈一年来的铁路乘客就增加了10万人次。
围绕油价问题,美国人在不安的同时也在反思。与能源问题打交道25年之久、曾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任职的肯·赫维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上涨再次提醒美国人,能源忧患意识需要加强。他说,美国优裕的生活使很多人并不珍惜能源。
日本:借能源危机实现能源安全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龚常:与美国不同,日本的一些学者对油价高涨表现出了乐观的一面。《每日新闻》在日前的一篇社论中称:“对日本来说,原油价格的持续攀高是推进节能技术发展的良机。”日本历来善于在逆境中摸索对策、“把不利变有利”。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原油在日本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为77.4%,到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这个比例下降到了71.5%。此后,日本继续加大研究开发和节能力度,目前该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2%。
日本政府的原油政策基本可概括为“尽量寻求在政局安定区域的原油开发”、“开发替代能源”、“彻底推进节能”。1979年,日本政府颁布《节约能源法》,1998年和2002年,日本对该法进行了两次修改,使之更加严格和完善。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规定,企业必须以每年1%的速度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2004年,日本政府颁布《关于节能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今年8月10日,《节约能源法改正案》出台。
除了在政策层面进行立法,日本还设立了相关机构。在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能源资源厅”里,设有“节约能源与新能源部”,专门负责节能与新能源开发。该部门针对企业、工厂、高层大厦、国民生活、交通等制定了详尽的节能法令和方案。以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的交通为例,“能源资源厅”所属的财团法人“节能中心”就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燃油费的节约以及具体的削减燃油的交通体系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规划,其中包括行人选用更加高效节能的交通手段、提高道路路面质量、提高汽车发动机效率、加强交通科学管理等。
在政府大力推广节能的同时,日本国民中则掀起了一场经久不衰的全民节能运动。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对学生们进行如何省水、省电、省油的基础节能教育。日本全国按照地区划分,以当地的学校、商店街、居民区等为单位成立了80多个“节能共和国”,通过“共和国”自身的节能实践活动,对“共和国”外部给予影响,在市民中推广一种新型的节能生活方式并使其落地生根。
德国:节油措施很“细腻”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张翔:如果把日本的节油措施概括为“严谨”的话,德国所体现出来的则是“细腻”。
德国从2002年开始对汽油、低硫柴油和电力消费征收新的生态税,鼓励企业降低汽油等燃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将新的节油技术用到生产环节中去。例如,到2004年,德国每公升汽油价格中所含的总税额是62.38欧分,低硫柴油和电费总税额分别为43.97欧分和1.97欧分。那些节省用油的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除了利用经济杠杆,德国政府下属的能源机构负责组织全国的节能知识宣传,并设有专门的节能知识网站,印发宣传小册子。全德国大约有300个提供节能知识的咨询点,普通老百姓还可以打免费咨询电话。一些民间组织则举行各种节约能源的研讨宣传活动,他们与欧洲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联系也很紧密,并且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在这些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节约观念深入人心。在德国,由于空调是汽车上的“耗油大户”,德国人开车时只在需要的时候打开空调,而且德国人也很少在自己的车内安装大功率音响,因为这样太耗油。在城市规划方面,德国城市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轻轨、地铁和公共汽车相对发达,更多的德国人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也为节油做了不小的贡献。
印度:节油组织主动上门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陈继辉:在印度众多的行业组织中,“节油研究协会”的名头可谓是家喻户晓。除了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该协会还吸收了瑞莱恩斯集团、塔塔集团等诸多印度知名企业集团。每年年底组织评选的“能源节约奖”则是协会一年工作中的重头戏,企业报名趋之若鹜,获奖者更是兴高采烈。
随着能源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能源节约话题在印度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印政府主导的一些节能项目仍普遍缺乏具体的执行措施,特别是2001年由议会批准的《能源节约法案》也面临着再次修改以适应新形势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诸如“节油研究协会”等行业组织更多地承担起倡导能源节约的社会责任,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在最近两年里,该协会便通过各种措施使协会成员成功节约了500多万吨石油。
据了解,“节油研究协会”在以下三个领域促进能源节约:首先,主动为企业提供能源审计。只要企业提出申请,“节油研究协会”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行业专家,免费对该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评估。
如果在评估后认为企业对石油产品的利用不合理,协会就会建议其利用新技术重新进行设计和改造,或进行更详细的专题性论证,以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由于企业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在印国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套成熟的能源利用方案往往意味着大幅减少在能源消费领域的支出,因此,这种能源审计颇受企业欢迎。
其次,在全社会实施“节能教育宣传计划”。加大对能源节约话题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节能是“节油研究协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该协会的网站上,各种各样的节能“小贴士”无处不在。无论你是企业家还是一名普通老百姓,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和节能有关的话题。记者选择以“家庭主妇”的身份打开链接,“将所有食物准备好后再点火”、“高压锅比普通锅更节能”等图文并茂的提示顿时展示在眼前。
第三,积极开展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除了引导企业加大节油力度,协会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其中对“生物石油”的研究工作正逐步展开。据介绍,从一种在印度到处都有的植物种子中,可以提炼出能部分代替石油的燃料,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生物石油”将有望满足印度巨大的能源需求。▲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十版)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日经指数微幅收低汽车类股遭获利了结 下一篇新闻: 日本经济抵御高油价冲击能力不断增强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