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明年实施地心探索计划 决定钻洞到地幔
|
|
|
|
|
寻找生命起源 揭示地球奥妙———
在人类宇航探索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远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的了解还不如人类对月球表面了解得多。为了揭开地球最后的秘密和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先后对如何探索地心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但由于难度太大而没有成功。
6月5日,英国《卫报》报道称,日本科学家将推出一项史无前例的地心探索计划———一艘巨大的钻探船将于明年在太平洋底钻出一个穿透地壳达到地幔的深洞,取回岩石样本研究,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是什么引发了海底地震,同时还希望解开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之谜,探究在地球的深处是否存在特别的生命物质,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要在太平洋地壳最薄处打洞,钻杆长度是帝国大厦高度的25倍
“地球号”勘测船现在正泊在日本南部横滨港口做启航前的最后准备。
这是一个庞然大物———“地球号”的排水量为5.75万吨,船身长相当于“泰坦尼克号”的三分之二,船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勘探设备……简直就是一座海上城市。
“地球号”勘测船作业时可以泊在2500米深的洋面上,其钻头却能钻探到海底以下7000米处,因此,它的钻杆长度是纽约帝国大厦高度的25倍,约是人类目前在海底钻探最深的洞2111米的3倍半!
“地球号”勘测船在今年的试航结束后,开赴太平洋地壳最薄的地方打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真正的钻探将从2006年开始。
-打洞钻到地幔不简单,技术、金钱和时间一个都不能少
不过,2006年也就是一个开始,真正要钻探到地幔的话,那么技术、金钱和时间一样都不能少。
日本科学家介绍说,勘测船要钻透最薄5公里深的地壳到达地幔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勘测船将携带6个旋转式推进器,这些推进器都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控制,保证能够垂直打洞,不会出现丝毫的偏差。另外,钻头周围还包裹有套筒,内装减震化学泥和排气管,钻探时一旦遇到石油或者地壳中温度过高的岩石可以起到保护钻头的作用。
技术、时间和规模决定了所需要的金钱。好在这是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的一个部分,由参加计划的世界各国分担。
-钻探计划有多重意义,寻求生命起源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谈到这次地心勘测的目的,日本横滨地球探测中心负责人平良朝彦介绍说:“主要目的之一是在海洋地壳和上地幔处寻找细菌。我们相信那里存在生命,这项寻找工作与在火星寻找生命一样意义巨大。”
平良朝彦进一步介绍说,地幔的岩石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了生命存在必需的化合物,“我们认为这是一套创造了早期生命的系统,或许我们有可能找到依然存在的生命起源的证据。”
横滨钻探组成员仓本新地还介绍了“地球号”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取回分析用的地幔样品。而此项任务意义非凡,仓本新地说:“人类已经成功取回月球岩石用以研究宇宙,但是却从来还没有到达占地球组成大部分的地幔。”
从“地震巢”取回的沉积物和岩芯则可能帮助地质学者更好地研究地震,甚至给出更多的地震预测。钻孔传感器还可以监测地表以下张力、倾斜度以及压力的变化。
此次地心探测可能还有另外的发现。日本早期的钻探队钻探过程中带回的抗热酶现在已经应用到洗涤粉中,而科学家们此次有可能在上地幔处发现以前从未发现的细菌,鉴于此种细菌可以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中存活,被带到地面后它们将大有用途。
-名词解释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一)地壳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
(二)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腾堡面之间,厚为2900公里。以1000公里深度为界,地幔可分为上、下地幔。上地幔主要由含铁、镁多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5克。由于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大约在离地表100至150公里范围内温度高,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圈”。
(三)地核
从古腾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为地核,厚3473公里。据推测地核物质由铁、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密度大,可达每立方厘米9.98至13克。
北京青年报 2005年06月06日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日本DOKOMO公司停止研发第二代手机 下一篇新闻: 日本发现梅子果脯可预防胃溃疡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