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其市场行为和天时地利使得其成为汽车产业大国,通过电子技术的不断改良和新技术的使用,成就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我们为我们的民族产业揪心的时候,小日本已经在欧美肆无忌惮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日本车究竟怎么样?
尽管我非常憎恨日本人,但是我承认其精微细腻的心理特征,在为顾客着想方面做得无微不至。在技术方面,日本汽车往往开风气之先,尤其是电子系统和引擎研制方面的科技十分先进。日本车型更新换代的平均周期为四年,其效率全球第一,花样层出不穷,显得十分新颖时尚。
但是,如果谈朴实无华,谈到耐用性,日本车根本不能和欧洲车相比,甚至比美国车都有差距。在这里,我觉得高尔夫5代是一辆非常内敛的车,但是,德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和市场的理解非常糟糕,好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别人认可,也不能代表别人能够接受。况且,日本人从内心非常自卑,自卑的表现就是挖空心思地追求,追求技术,追求完美和追求另类。
中国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的强国。很多人对中国汽车产业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殊不知,汽车工业是核心制造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制造技术全面升级。汽车工业全面考核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涉及很多行业,这些代表了综合国力和基础工业能力,在很多方面,我们依然有差距。
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问题很多。我想起了在抗战中期,日本人强迫中国人在华北平原上种鸦片。日本人认为,如果中国有几成百姓抽鸦片,就可以达到奴虐中国人的目的。在中国,日本汽车对中国的汽车进入方式是产品而不是技术,是侵占市场而不是扶持产业。一句话,是掠夺而不是帮助。这在丰田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怎么能省油么?--车轻!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同样体现在日本人的歧视形态上。日本人在对中国销售的汽车减配置上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从日本产品在中国的合资就可以看看出这种心态的可恨。过去同样品牌的电子产品,日本本土的比东南亚生产的贵,最便宜的是大陆生产的。现在对很多日本车的品牌,其到了大陆品质就缩了水,价格依然高昂。
日本人非常会揣摩中国人的心态,以皇冠为例,其市场情况居然非常不错,这是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法得当,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太精了!
说实话,日本车没有什么价值过剩,其设计和生产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但是,到了大陆,一些品牌并非是在生产中以人为本,而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这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没有自己的产品或者没有超越它的技术,自然要受气。
如果从客观上来看,日本车是有其特点的,肯定可以买,但是我是不买的。
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巴西模式。如果到时我们没有体现出我们对品质追求的能力而只是模仿日车的话,如果我们依然将合资和利润看成产业核心的话,等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将是一场灾难!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