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许多地方为此举行了活动,向全社会推行环保和节能的理念。比如北京最近就发起“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据说有20万京城有车族响应倡议,在这天不开车出行。
按科学测算,如果真有20万人一天不开车,那么至少这一天北京的交通污染可以得到大幅减少,而这样的活动如果每个月都有一次,效果一定能更好。关键就在于,我们真的可以做到每月有一天不开车吗?这就涉及到这样的话题:节能和环保并不在一时,长久坚持成了自然,效果才能理想。
说到节能,日本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学习。作为一个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痛下决心要做节能大国。为此,日本重新制定了能源战略,对外寻求稳定的能源供给,国内则节能与开发新能源并举。日本政府每年都要把行业内最节能的产品写入节能状况报告加以宣传推广,并设立政府奖项来鼓励那些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主导研发的企业。在这种政策的引导激励下,日本生产领域的节能技术日趋成熟。同时,节能技术也越来越贴近日本人的生活。在日本,商场和家庭里冰柜、空调的节能降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有轨交通工具也最受青睐,带洗手盆的抽水马桶、节能灯泡等小细节在日本人的生活当中更是随处可见。
前几天,日本开始进入“清凉夏装”节能环保季。日本政府工作人员除出席正式场合外,整个夏季都将不打领带,尽可能不穿西服,而是着清凉休闲服装上班。据日本环境省估计,去年的节能运动使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46万吨,相当于100万户普通日本家庭1个月的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量。
对于正在谋求发展,同时又日益受到资源制约的我国来说,节能意义相当深远。而如何构建节能的良好风尚,实现长效、常态的节能机制,则还有待于我们摸索和实践。前不久,有关专家专门就市场经济国家节能的管理模式做过研究,认为这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联。专家认为,无论是能源安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因此政府在节能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在具体推进节能的方式方法上,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较少,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也都有法可依。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果能够构建起一个节能的良好氛围,那么整个社会都可以从中受益。实际上,日本的服装业界就因政府提倡夏季穿便装而提高了收益,调查表明节能装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比便装高一倍。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作者:本期执笔:沈 强)
中国经济导报 200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