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我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宝鸿胪井被掳日本始末

作者:未知  来源:中青在线   更新:2006-6-10 23:12:1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青年参考报6月2日《中国国宝锁在日本皇宫》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和有关各方的关注。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宝“鸿胪井”究竟是如何被掳到日本的?《青年参考》记者为此于6月4日~5日多次采访了“鸿胪井”研究的专门机构——旅顺历史文化学会的秘书长田晓潮先生,从而揭开了这一至今仍被深锁日本皇宫的中国国宝鲜为人知的内幕。 

    1.日军中将掳走鸿胪井 

    外侵日军对被侵略国家历史文化文物垂涎以及“收藏”,不亚于对战略资源的掠夺与占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嗜好”。 

    旅顺历史文化学会秘书长田晓潮先生告诉记者,侵华日军对鸿胪井的窥觑始于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日俄战争爆发。次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并设置所谓的镇守府。当年7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评论员、东洋史学家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以外务省特派人员身份考察旅顺港,“调查”清朝的文化遗产。其间,日本海军秘密委托内藤对鸿胪井碑进行鉴定。内藤等人专门写出《关于旅顺唐碑的调查》,认为“此碑文于史有益”。这便成为日后将鸿胪井碑抢掳至日本的动机。 

    1907年8月3日~5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举办讲演会,内藤虎次郎作了题为《日本满州交通略说》的演讲,其中提到“最近,在旅顺发现当时去渤海的使者的事迹,旅顺黄金山下有井,名叫鸿胪井”,提到“这次发现的石头”及“鸿胪井碑”,并介绍了释文和拓本。 

    经过3年的密谋,日本终于对这一珍贵的中国国宝下手了:时任旅顺海军镇守司令长官的日本海军中将富岗定恭,将鸿胪井刻石及碑亭千方百计劫掠至日本,于当年4月由日本海军大臣斋藤实将唐碑亭,包括碑石(鸿胪井碑)和碑上石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交给日本皇宫。两年后,日本为收藏日俄战争纪念品修建建安府,将鸿胪井碑和碑亭“收藏”其间。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个亲自参与劫掠的海军中将,无法承受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将湮没于自己手上的巨大道德压力,于1911年,在旅顺鸿胪井刻石及碑亭遗址上立起一“鸿胪井之遗迹”碑。碑阴文为“唐开元二年鸿胪卿崔忻奉朝命使北过途旅顺凿井两口以为记验/唐开元二年距今实一千三百余年/余莅任于此地亲考察崔公事迹/恐淹没其遗迹树石刻字以传后世尔云/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海军中将从三位勋一等功四级男爵/富岗定恭/志”。 

    不过,这种立牌坊的做法根本无法掩饰其罪行,据田晓潮先生对其研究介绍,日本人所立的拓片流传颇多。然而,真石拓片字体古朴遒劲,犹有北魏书体遗风,而后者则“字体无力,刀法拙劣,不似唐人手笔”! 

    2.鸿胪井为什么是国宝 

    中国珍贵文物“鸿胪井”为何能称为“国宝”?深锁日本皇宫中的现状怎样?旅顺历史文化学会的秘书长田晓潮先生、吉林大学“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魏存成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首度披露了许多惊人的内幕,和中国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鸿胪井有1000多年历史 

    田晓潮先生告诉记者,鸿胪井是旅顺唐朝时期即公元713年,唐睿宗执政期间派遣鸿胪卿使团册封渤海国(今我国东北地区)时,鸿胪卿崔忻(使团团长)为了纪念此次重大历史事件,在旅顺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在西北麓井旁一巨石上刻字所留下的历史遗迹,历史上将这两口井和井旁刻石称作鸿胪井。 

    鸿胪井刻石正面横宽300厘米,厚200厘米,刻石最高处至基底180厘米。刻石左上角,分3行自上往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雨,鸿胪井中的井和刻石一直暴露在野外。由于刻石巨大,因此,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当局建议对刻石进行保护。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安徽贵池人刘含芳派人依刻石建一石亭,以保护鸿胪井刻石,碑亭于次年8月建成,取名唐碑亭。 

     东北归属中央的惟一物证 

    有千年历史的鸿胪井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旅顺历史文化学会的学者们认为,从鸿胪井的史实可以看出,鸿胪井遗迹是中国东北地区隶属中国中央政府的印证;也是满、汉两族先民们接触、融合的第一块“里程碑”;是研究唐史、东北地方史、渤海国史、满族史、大连地方史等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 

    吉林大学“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主任魏存成表示,有关渤海政权的碑志刻石,迄今主要发现四块,即鸿胪井刻石、张建章墓志、贞惠公主墓志和贞孝公主墓志,它们都是研究渤海考古和历史的珍贵实物材料。其中时间最早的是鸿胪井刻石,它与相关文献互相印证,直接记录了渤海政权刚刚建立后的定位、定名,正式开启了渤海政权与唐王朝的密切友好关系。 

    同时,鸿胪井有力地纠正了某些国外学者曲解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关系的错误说法,有些外国学者称渤海是与唐王朝完全对等的独立国家,否认渤海隶属和臣服于唐的历史事实,称唐朝廷从未册封过渤海王,而渤海王也从未接受过册封,从未履行其藩封的各项义务。由于鸿胪井的存在,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3.鸿胪井多处遭日军损坏 

    由于鸿胪井刻石和碑亭1908年就被劫掠至日本,多年来,中国学者无缘见其真面目,只是从日本学者渡边谅的文字中了解刻石及碑亭的状况。 

    1967年5月20日,67岁的渡边谅有幸进入皇宫对刻石进行了仔细考察,从日本方面照片上看出,碑亭被劫掠至日本的过程中,四根立柱已遭到损坏,中间均有明显断痕。 

    田晓潮先生认为,由于刻石及碑亭是鸿胪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毁坏是所有关心和关注此遗迹的人心中的至痛。 

    根据史实,日本海军中将富冈定恭当时是将刻石及碑亭分开运走的。因此有人推断,石亭四个立柱中间断痕是为取出刻石而人为切断的,刻石和碑亭运到日本后再组合而成。 

    至于具有政治意义的人为破坏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张晋藩教授,在其《我的生活之路》一文中曾经表示:“晚清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九一八之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占领中国东北,奴化东北人民的心灵,便粗暴地篡改历史,说:满洲国人不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是日本天照大神的子孙。历史被歪曲到这个样子。”因此,部分学者把鸿胪井遭日本方面的破坏原因,归于“政治意义的人为破坏”不是没有依据的。据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期间,也曾经有过在朝鲜所有山脉顶峰打下巨型铁钉的事。 

    现在,旅顺军港内“唐鸿胪井刻石题铭碑”的遗址上只保留有日本侵略者海军中将富冈定恭于1908年所立的“鸿胪井之遗迹”的纪念碑,还有几口水井。其中一口石砌的水井应是唐代留下来的遗迹。(青年参考主笔 邱永峥)
 
    中青在线    2006年06月10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