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志存高远的本土国际企业PRECC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06-7-13 13:04:3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当记者面容紧张地踏进浦莱科公司大厅时,出来相迎的是三个谈笑风生、目光炯炯的男士。不是我夸张,他们确实有种令人目眩的光环。首先是戴懿总裁,一个志存高远、充满热忱的人。2003年6月,他创建了两家公司,一家是从事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和投资/经营咨询的浦莱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莱科咨询“);另外一家是主营人才培训、人才派遣、中介和猎头业务的浦莱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莱科人力资源)。浦莱科的员工,几乎都是被戴总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而凝聚在一起的。而常务副总裁武内隆明先生和法律顾问陈轶凡先生,更是现今浦莱科不可或缺的中坚人物。这次采访三人,是要了解浦莱科:一个志存高远,朝气蓬勃的本土国际企业。
 
    浦莱科的缘起--教育兴国,人才兴国
 
    戴总自小热爱历史,还在小学生的时候,便熟读东周列国、三国等古典名著。汉唐的强盛,宋明的积弱,这些古典名著,给了戴总巨大的思想空间。
 
    因为喜爱历史,就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史,就不能不对邻国的日本发生兴趣。中国的鸦片战争要比日本的伯利来航早十三年,中国的洋务运动要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早两年,甚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要远比日本为高,中国的海军实力要远比日本的联合舰队更强,却为什么中国惨败于日本,却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失败而日本却能够成功?
    
    二十世纪80年代,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顶峰时期,今天是日本的三菱购买了象征美国的洛克菲勒,明天是日本的索尼购买了号称美国灵魂的哥伦比亚,人口十分之一、面积三十分之一、资源环境原劣于中国的日本何以如斯之强?这些问题,成了戴总选择留学日本的契机。
 
    1990年高中毕业后,19岁的戴总奔赴日本。在进行了一年半的日语学习后,考入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系,并拿到了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
 
    一念就是六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戴总于1998年赴美,在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出任客席研究员,潜心研究亚洲货币系统。2000年10月,参与撰写[货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日本经济评论社)论著,率先主张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这篇论文不仅于翌年被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研究报告引用,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中国金融研究者们的高度评价。
 
    2002年年末计划创业时,最初筹划开办学校。但在筹备过程中,得知如果开设“人力资源公司”,不仅可以进行教育、培训事业,还可以开展人才派遣、人才资格证书的发行等业务,从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才教育。于是,2003年6月,浦莱科人力资源公司诞生了。
 
    同时,考虑到外资公司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既精通双方文化习惯、又可信赖的专业咨询顾问,所以戴总同时又开设了浦莱科咨询公司。现在,公司拥有一百三十名国际化专业人才,为中外间的企业投资和企业发展,提供高价值的解决方案。
 
    跨国公司的盲点--本土化课题
 
    据戴总说,现在上海的咨询公司多达两万家。其中99%是内企,同时也有很多提供国际水准服务的国际一流咨询企业。但是,戴总指出:“虽然这些外资一流咨询公司拥有标准的业务流程、优秀的调研方法以及对问题解决的清晰思路,但在中国实施这些方案的时候,却存在着严重的水土不服问题。”咨询公司提供的是知识、是战略、是方法,但是如果这些方案不适合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以及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具备执行这些一流方案的人才和团队,那么方案本身再好,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拥有本土国际化一流专业人才的浦莱科,不仅具备国际咨询公司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精神,并且熟悉本土情况,通过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以协助客户企业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另外,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公司的猎头和团队建设服务,更可以站在战略咨询的延长线上,为客户调配战略方案的执行团队,从而为客户提供真正可操作性的发展解决方案。
 
    定位本土国际化企业,与美国MAX咨询公司开始业务合作
 
    2004年2月,成立仅八个月的浦莱科,便接受世界最大寿险公司的委托,为该公司提供在华企业形象战略咨询工程服务。不同于生产销售有形产品的制造业,保险公司销售的是纸做的[合同],所以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极其重要。尽管这家公司是世界寿险行业的巨头,但是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晚,所以在中国不仅少为人知,更缺乏优秀的本土人才储备。
 
    浦莱科从优秀的企业在于生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将视野聚焦在了客户企业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取得国际级成功的上海女性上面。这位普通的上海女性,24岁时负笈东瀛,进入客户企业后,创下了年订单保额近3亿人民币的奇迹。浦莱科通过将这位成功女性的感人事迹推广,将之打造成为新时代的职业明星,从而引申出培养了这位成功女性的伟大企业。并创建一支以她为首的保险界娘子军。
 
    经过浦莱科的精彩的设计和全方位运作,一年之后,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女性,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保险行业里家喻户晓的明星。更重要的是,客户企业的名声由此得到推广,更直接促成了以这位成功女性为品牌的、保险行业里唯一的一支娘子军团队的成军。通过浦莱科的策划设计,这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营销团队具有与众不同的概念,同时配套内容充实的培训课程,吸引了不少上海女性,在一年半里,每个月为公司成功招募三十人。
 
    2005年11月15日,浦莱科人力资源与美国大型人才公司Max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始为上海的日资和欧美企业提供在美人才服务。总部设在纽约的Max,希望透过和浦莱科合作,为美国的人才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在中国的人事战略和市场战略等。
 
    通过这次合作,浦莱科不仅可以为想在中国发展事业的美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等提供服务,更可以协助美国企业打入中国市场、为企业寻找合资伙伴、介绍优秀人才等等。浦莱科向国际化企业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迎来顶级伙伴--TAKEUCHI的加盟
 
    戴总回顾2002年结识TAKEUCHI时说:“当时TAKEUCHI位居美国大型证券投资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要约谈他先要通过三道关呢。”
 
    出身名门的TAKEUCHI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后,首先在野村证券出任调查分析师。之后,相继在UBS、高盛、Prudential 等超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历任要职,41岁便坐到了Prudential Investment Advisor的总裁位子。原本,TAKEUCHI可以说是戴总的私人朋友兼私人顾问,命运在2005年8月发生转变------那一月,戴总应邀在早稻田大学举办的“第20届中日经营研讨会”上做专题演讲,踏进了久违的日本国土,很自然地约谈老友TAKEUCHI。很巧,TAKEUCHI正好刚从欧洲回国,于是马上在东京见了面。
 
    正是在那次面谈,不知怎的,有一种冲动涌上戴总的心头:那时候似乎有种莫名的声音告诉我,邀请他加盟我们,浦莱科的国际化需要这样的伙伴-------戴总回忆道:于是马上就向他发起了热情的“攻击”,邀请他来上海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
 
    至今为止的TAKEUCHI,尽管跑过60多个国家,但是职业生涯都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超一流企业渡过的。来到从未生活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活,参与从未经历过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对TAKEUCHI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幸而TAKEUCHI非常了解戴总的为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虽然有点吃惊,却抱了积极的态度。于是,2005年8月末,他飞到了上海。
 
    成立仅仅两年多的浦莱科,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的商务模式,给了TAKEUCHI强烈的印象。同年10月,业已心动的TAKEUCHI再度飞到了上海,并参加了浦莱科的管理层集训营。这是一次在横沙岛举办的两天一夜的头脑风暴会,黄浦江吴淞口汇入长江,而长江在横沙岛处汇入东海-----戴总谈到了浦莱科的远景,上海诞生、扎根中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就是在这里,TAKEUCHI作了人生中最大的一项冒险:来到中国,加盟浦莱科。
 
    而今,担任浦莱科COO要职的TAKEUCHI,为了浦莱科的事业而奔走四方,忙得不亦乐乎。
 
    不忘初衷,一切缘系“理想”与“大志”--陈律师的加盟
 
    戴总和陈轶凡律师相识于10年前。1996那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三十周年,戴总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并在日本为几家华文报纸撰写专栏,于是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策划了[文化大革命3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是在东京新宿区公民会馆的会议室举行的,陈律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那时候的陈律师,去日本才三年,是大学二年生,正是作为留学生最为艰苦的时候,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必须在学习之余忙于打工。戴总回忆道,那时见到的陈律师,因为严重的睡眠不足而面色苍白,脸青唇紫,这在当时的一群参加者里,尤其显得突出。
 
    戴总敬佩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竟然还能心系国家社会,可见其志气可嘉。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互诉理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强烈共鸣感。
 
    其后,两人在东京组织了[东京新世纪沙龙],汇聚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庆应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会会长们,每月举办一次学习联谊会。1998年,戴总奔赴美国,陈律师进入研究生院,直到2002年,陈律师放弃了日本的国费奖学金和博士课程,回到国内发展,再和早两年从美国回来的戴总在上海重逢。
 
    2003年,戴总创立浦莱科,陈律师则由于他的表现卓越,年年升级而于2005年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全球合伙人。2005年10月,戴总向陈律师发出邀请:同样志存高远,何不一起实现圆梦?
 
    如是,意气相投的两人真正地走到了一起。2006年2月5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陈氏加盟浦莱科,成为浦莱科发展的新动力。
 
    快速成长的秘诀--彻底进行员工培训和管理层集训营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浦莱科实现了惊人的成长。而在这快速成长的背后,是著名的浦莱科员工培训和浦莱科管理层集训营。
 
    浦莱科的员工培训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新人培训,新人进公司头一周,先要接受有关企业文化和职务内容的培训。第二层是定期和非定期的学习会。在每周一次的学习会上,各业务部门的人员会轮流讲述自己负责的业务内容,并会列举个别案例,全体一起钻研,共享业务知识和技巧;而在非定期的学习会上,则会从一些成功企业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演讲,让员工有机会经常接触新事物。
 
    第三个层面,是日积月累的意识培训。自公司创业以来,戴总每周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附带每周的工作计划发给员工一篇文章。内容围绕公司的经营方针、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的人生感悟等等。同时,如果发现了什么好书,更会买来送给员工或者就其中的精髓与大家分享。
 
    每个季度初,公司都会举行一次两天两夜的管理层集训营。集训营上,每人对公司和自己做SWOT分析,并就各部门的业务发展情况做出反省和自我批评;之后,则是上季度的业务总结和新季度的计划发布,同时需要接受其他管理层的质疑并进行答辩;而在最后,则是由戴总发布公司的新季度发展方针以及目标等。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管理层明确工作目标,改善工作方法,严谨工作计划,以提高团队整体的一体感和战斗力。
 
    志存高远--立志成为根植于中国的国际企业
 
    戴总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仅是为中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所以,帮助在华外资企业成功,就是进一步强化鲶鱼效应,从而从根本上为促进中国企业的崛起。
 
    进入新世纪,中国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象昔日的日本和韩国一般,借奥运和世博的机会而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还是象60年代的拉丁美洲和90年代的ASEAN诸国,只能做跨国公司的廉价生产加工基地并因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终被抛弃?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是否可以真正成长,是中国人的素质是否可以真正成长,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是否可能真正成长。
 
    中国的白领可谓诞生于外企、成长于外企。更多的外企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市场成功,意味着有更多中国人可以就业、得到专业化培养。同时,今后势必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可能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可以培养出一批懂得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
 
    公司的英文名称PRECC,就是把Professional(专业)、Reliable(信赖)、Executive(执行)、Coordinative(整合)和Creative(创造)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一起。PRECC的命名,集合了戴总的五个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随着一批又一批国际化顶尖人才的加盟,浦莱科今后将更加放眼世界。三个男人的梦,才刚刚开始。--来源《大上海圈日企情报PRESS》6月号

    人民网日本版   2006年07月13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