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京审判》中寻找中国电影本该具备的人性基因
|
|
|
你有理由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因为它毕竟记录着那段屈辱与尊严并存的历史,是这个民族永远都无法回避开的残酷记忆。你同样有理由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种戏剧的实践,因为它毕竟以跌宕起伏的篇幅将人性千百个层面集中在法庭这一方天地,以戏剧性的高潮与迂回升华了故事本身的传奇魅力。 影片《东京审判》以写实的角度去追溯了那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一幕幕历史影像,将那见证着苦难、血泪、暴虐、屈辱的往昔,却并不被世人所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还原于世人面前。除去对梅汝趝、向哲浚、倪征燠等中方审判代表的严谨刻画之外,很巧妙地利用了“庭审”这一贯穿全片始终的元素,将整个故事的节奏衔接得张驰有度、扣人心弦,令模式化的历史人物本身更加兼备了戏剧色彩。这可以说是我对其最为欣赏的部分,同样它也是影片自始至终都能够吸引人们青睐,给人以感官刺激的不二根基。
中国电影在逐渐向商业化、产业化过度的这些年来,创作者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联翩的奇思怪想中跑偏,却很少能在影片本身最基本的完整性与戏剧性上多下些功力,至于节奏,则更是老中青三代导演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作品通常都是你来我往、散乱无章,一个故事往往在混乱的节奏中越发讲不通顺,却还大谈什么创造力。想来,这就是当前中国电影可看性不强的最主要原因。 在看到《东京审判》之前,关于以上的这些担心都曾困绕我,而影片的“主旋律”格调则更让人不得不怀疑它的火候深浅,要知道这些年来的主旋律影片基本都陷入到同样的一种陈旧经营套路里,口号仍在、说教仍在、立场仍在、大鸣大放更是无处不在,你说这样同一个炼炉里烩出来作品还能有什么软硬深浅可言呢!但在遭遇到了《东京审判》之后,我的这重顾虑却很轻易地被打消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仍旧让人感到有点意犹未尽,居然让人沉浸于其间入了迷。全片的精彩妙处,似乎很难让人以三言两语在纸面上形容出一二三来,那我暂且以点盖面,先揪出几个最为引人入胜的环节让大家一并考量考量。
看点一:法庭论辩 在我印象当中,中国电影从没有这样一部以法庭作为主叙事背景,并以审判作为戏剧躯干的作品。影片事实上已经在这条窄道上开了先河,更将直白的历史篇幅以“案”的模式重新锤炼,让法庭内外那精彩的论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 影片一开场,中方审判代表梅汝趝针对于主审法官宣布的座次名单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坚持中方将以主审的坐席示人,一番交锋,终于迫使其重新安排座次,赢得了主审“老卫”的尊重。这个由激烈的论辩所掀起来的开场,事实上已经决定了影片自始至终的基调——争!你可以把这个争字看作是争执,当作是抗争、是竞争、更是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罗列在法庭上下的28名日本军国主义战犯,都有着一系列的说辞与理由来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此时检查官们的咄咄逼问,以及中方检查代表的慷慨陈词,无一不是在以公理、法理展现抗争的历程。倪征燠对坂垣征四郎的盘问,对比于整个庭审场面而言,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主检查官在结案时分的论述,则带来了一种神圣而不可亵渎的人性力量。另外,更不得不提到在休庭期间,梅汝趝在与印度法官争辩是否对战犯判决死刑的那一幕,梅汝趝借摔杯而寓,站在法律的立场与其辩论起了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之间的同与异,面对占据多数的反对势力,拉出了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这些环节所展现的力量,是整部影片法庭戏部分最为精彩的升华,是将公式化的过程推向戏剧性高潮的中流砥柱。正是有了这些精彩的论辩,整个过程才显得如此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令人不得不将情绪早早投入到其间为之击节报好。 看点二:演技魅力 法庭戏虽说引人入胜、直指人心,却有赖于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要知道,没有沉稳的功架与纯熟的爆发力,是很难令使戏剧催生震撼效应与说服力的。刘松仁所扮演的梅汝趝,本身就有着一派儒生的俊气,但也不能忽略其身上隐隐透露出的一种侠气。出身于邵氏门下的刘松仁,以一身不可侵犯的侠气来诠释梅汝趝的正气。慷慨有隙、张驰有度,影像中的他,更象是以一身的气魄去震慑辩场上的对手,赢得个人人格上的尊严与其身后民族的人性尊严,这一点他将本色与演技玩转得十分老到,令人信服。 由曾江饰演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浚,有着沉稳老练的职业特性,亮点事实上并不多,单就吸引人的角度而言,倒不如英达所饰演的中国审判代表团顾问组组长倪征燠来得痛快。倪征燠一出场,就是当庭盘问日军战犯坂垣征四郎,英达一口纯熟的英文抑扬顿挫且不留余地地向坂垣发炮,那派舍我其谁的架势着实是让人有畅快淋漓的感觉,虽说前后不过几分钟的戏,但他那恍然忘我的自然境界与接近于“语言暴力”的强劲表现,还是让人感觉到他那刹那间所爆发出来的风头。 曾志伟扮演的退伍军人山口正夫,我自认为是影片中最具戏剧功力的角色演绎。前半部他整天喝闷酒,根本不做声,但在他见到梅汝趝之后,顺而夺下北野雄的刀,咆哮着折断刀身插到自己腹中时,那股近乎于疯狂的暴虐裹着重重内疚与负罪,于短短三个镜头的切换十几秒的瞬间就裸现得如暴风骤雨一般,那种戏味还真就入了骨。 除了几位老戏骨的强劲支撑外,外籍演员们的表现真是让人再如何苛刻也无法去挑剔什么,相比于精明而稳重的威勃庭长,那个大块头的主检查官可以说是爆发力惊人,几轮盘问,他手持耳机连姿势都很少动一下,单单三言两语就压得住了阵脚,偶尔间的慷慨陈词更是让人惊叹于他粗大外表下那谨丝慎密的逻辑,只凭借对白,他就已然具备了震慑全局的摧毁性力量。
看点三:史诗气魄 影片在追求历史的宏大气魄的同时,力求了一个稳字。摄影镜头多以高位做缓缓的追随,以沉稳的姿态游走于激烈与压抑的两个面,有着处乱不惊的俯视感官,显现出了足够的控制力。画面的剪辑干净,没有丝毫游离于节奏之外,与影片音乐以及氛围有着整体化一的共性。画面在滤色后力求在历史感与戏剧性上折中。这一系列的基础部分都有着成熟的铺垫,堪称是精雕细酌,每个环节都被牢牢控制在大局之内,单就国内电影来讲,这样纯熟老道的搭配确实是少见。 可以说,全片在技术层面有着浓厚的好莱坞色彩,原创的电影音乐也颇似《指环王》、《最后的武士》,创作者对画面剪接以及背景声的妙用,也完全是借鉴了好莱坞大片的诸多优秀特点,以带有冲击力的散点来为影片本身的环境氛围而服务。以往,在国内电影创作中均有过这样的实践,但似乎都一无是处,而《东京审判》敢于做此实践并有着这样完美的表现,显然是与其充分而谨慎的准备过程分不开的。 无论是从戏剧角度还是技术角度而言,影片都具备了史诗的气魄与深度,如果说单单建造了审判大厅还原了历史场面就能换来所谓的保守性成功的话,那电影本身的戏剧魅力与全片人物的人性魅力,则更需要我们当前的影视创作者们去思索、去警醒。以往所说的完整的表现,是概括那些能够让人看得囫囵、直白的记录电影的,换做当下,我更愿以创造性的表现去谈论《东京审判》。它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它与那些口号意义上的史诗的差别很清晰,一个是在以MTV式的方法复述“神性”,而另一个则是以完整的戏剧观念去阐述“人性”。史诗的定义,事实上就是以历史背景升华人性的主题,超越时代的隔阂,逾越沟通的界限,这些层面,显然《东京审判》已经具备。
[1] [2] 下一页 尾页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纪敏佳日本拜师Gackt 录音开嗓“秘籍”野山椒 下一篇新闻: 日本实力歌星:期待有缘来中国发展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