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钧(音)属于典型的中国中产阶层,在上海某跨国公司当财务经理。他不久前买了台数码相机。什么牌子?美国的柯达。李钧说,他不想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给索尼等日本公司。
不过,中国人对物质的爱好冲淡了这种仇日情绪。到中国任何一座城市走走都不难发现这一点:东京流行时尚影响着上海和深圳;“凯蒂猫”无处不在;日本汽车满大街跑。
据统计,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日本人超过10万,这使上海成为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海外日本人第三大聚居地。每年度假或出差来华的日本人有100多万。从小餐馆到大企业,2005年底共有5000多家日企在华开展业务。
许多在华工作的日本人都感到,他们在赚钱谋生的同时,也在帮助改善日中两国的关系。中井敏惠在上海一家酒店工作,与一群中国人共事,每天都要处理文化差异。她看不惯那些喝醉的日本客人,他们只穿浴衣,对中国人傲慢无礼,她说:“我不得不教育他们,这是在中国,别以为是到了日本哪个温泉。”
卡里娜·陈也是主张改善日中关系的积极拥护者,她四年前成立的文化交流团体KIM,参加者多达100人,日本人与中国人各占一半。卡里娜·陈在高中时曾去过日本,她起初以为日本人会不友好,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卡里娜·陈表示,当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处在冷淡时期,保持友谊的担子就落到了个人———在东京、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身上。 (日本《大都会》杂志)
金羊网 2006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