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Google收购YouTube:视频网站模式探索继续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2006-10-17 6:38:2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来源:互联网周刊

  对于YouTube发展方向的争论暂告结束,而对于视频网站价值的争论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将会继续下去。

  作者:明叔亮

  10月9日,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首页的显著位置上有一段来自创始人查德·赫利(Chad Hurley)和斯蒂夫·陈(Steve Chen)的视频,在这段视频里,两人告诉外界,他们已经将网站出售给了Google(Nasdaq:GOOG)。
就在当天Google也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收购总价为16.5亿美元的Google股票。

  由于此前业界对这一收购已经有充分预见,因此收购本身并无太大出人意表之处,一场关于YouTube最终归属和发展方向的争议终于结束了,但是,对于整个的视频互联网行业以及国内外的视频同行来说,在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问题上,依旧是悬念重重。

  又一个创业传奇

  查德·赫利和斯蒂夫·陈让Google的CEO施密特联想起了Google的两位创始人,而塞尔吉·布林自己也表示,在此二人身上看到了创业时的自己。

  在创立YouTube之前,29岁的查德·赫利和27岁的斯蒂夫·陈曾经在eBay公司的支付部门Paypal共同工作几年。YouTube的创业灵感来源于在一次聚会上的偶然发现,与朋友在网上分享视频文件或者图片极为不便由此而萌生了做一个视频共享网站的想法。

  2005年初,YouTube正式成立,同许多硅谷传奇故事的开头类似,也曾经有过一段“车库里”的经历,但是很快YouTube就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目前,YouTube已经在视频网站当中占据了绝对领先优势,根据互联网调查公司Hitwise的数据,YouTube占据了互联网视频领域46%的份额,以绝对的优势领先于对手。

  在被Google收购之后,YouTube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投资人均从这一交易中收获巨大。据估计其最主要的风险投资商红杉资本有可能从中获利4.8亿美元。而其主要创始人也借此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查德·赫利在不久前曾一直坚持,YouTube是非卖品,在他看来IPO才是可以被接受的选择。在将公司出售之后的电话沟通会上,查德·赫利强调,他此前做出这样的表示,是因为想保持公司的独立发展,而在出售给Google之后,YouTube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独立性,而且借助Google的资源,YouTube可以更快地成为一个新的媒体平台。

  重塑商业模式

  在宣布被Google收购的当天,YouTube同时宣布同索尼新力、华纳音乐集团、环球音乐集团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内容巨头达成合作,成为这些内容企业的传播渠道。而在此之前,因为版权问题,YouTube一直官司缠身。

  虽然贵为互联网视频领域的翘楚,虽然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人气,但是在商业模式上,YouTube并没有表现出多少过人之处。此前,《经济学家》曾经撰文对YouTube的模式表示担忧,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的内容已经充分证明的确可以迅速吸引来很多的访问量,但是具体能否产生利润却是一个未知数。

  “星巴克有舒适的座椅,但是它们并没有因此而向用户收费。”UGC的内容模式让Guba创始人之一的汤姆·迈克纳尼联想到了星巴克咖啡的商业模式。星巴克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为此人们才乐意买高价咖啡。而这也正是提供UGC内容模式网站所追求的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免费互动的平台,这些网站提供了网上的“舒适座椅”,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那杯能带来利润的“咖啡”还未曾出现。

  在被Google收购以前,由于访问量的飞速增长,YouTube的带宽成本也日益增加,虽然它前后有过千万美元的融资,但是带宽成本的增加也已经开始让人担心其前途,而到目前为止,YouTube仍旧没有多少收入,甚至还不清楚收入在哪。一个竞争对手透露,YouTube每个月的亏损可能有50万美元。

  YouTube的两位创始人认为,像其他一些网站做的那样在视频开始前插入广告,会使人厌恶并可能造成YouTube用户的流失,为此他们发布了两项广告方面的试行方法,并且承诺这方面更多的尝试将陆续展开。

  10月9日,施密特和塞尔吉·布林告诉外界,在2006年第四季度这一收购正式完成之后,Google仍将继续保持YouTube的独立品牌,而Google也会保留自己原来的视频项目。在被收购之后,查德·赫利也说,他们将在Google的帮助下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新的视频内容模式和平台。

  到目前为止,Google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YouTube的计划,按照Google的习惯,施密特拒绝预测YouTube何时盈利,他非常明确地告诉分析师,Google的广告技术和搜索技术都可以对YouTube有所帮助,但是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计划,“这还只是一个网络视频变革的开始。”

  双赢之举

  如同每一次大手笔的收购一样,这一次同样有人持反对意见。此前,时代华纳公司的老板迪克·帕森斯告诉外界,传媒公司希望提高它们网站的流量来同Google竞争,但是YouTube们超过10亿美元的估价实在是太高了。他不无夸张地表示,“对这些目前还不能赚钱的公司的估价都是天文数字,以至你必须得改变自己的信仰。”

  “在Google给出那样一个决定性的价格之后,传统的媒体公司基本上已经无法同其竞争了。”在消息最终被证实之后,迪克·帕森斯的话听起来多少有些酸葡萄的意味。“我们没有Google那样有钱。”

  早期的互联网精英之一的库班则更加直接地在其博客中表示,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的人绝对是“弱智”。YouTube的收购价格是新闻集团去年收购MySpace价格的三倍,而YouTube商业模式的成熟度并不及MySpace,这样的一种情景的确让人有些疑虑。

  但是,多数分析人士包括国内的视频创业者均认定这一收购是一个双赢之举,在这一消息被正面证实之前,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表示了支持:只有Google才不会强迫YouTube迅速盈利,只有Google才不怕缠身的官司,Google手中有许多的不盈利项目,也有许多内容方面的官司。

  Google与YouTube的结盟具有天然的互补性。Google此前的视频业务表现不佳,借此可以迅速抓住正在飞速成长中的在线视频所带来的机会,而且由于这一产业正在萌芽期,而从长远来看现在也许是最佳的时机。而对于YouTube来说,在一个急需更大投入和更多资源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最为合适的投靠对象。

  此前,许多分析人士一直在批评Google过于依赖关键词搜索广告。两家公司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加强Google在在线广告领域的统治力,对比像雅虎、微软的MSN以及新闻集团这样的竞争对手,Google具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 而塞尔吉·布林也认为,这一收购对Google在视频广告和视频搜索两个方面都有莫大的助益。

  摩根斯坦利分析师玛丽·米克认为,虽然16.5亿美元的价格对于收购一个没有盈利的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说是一笔大投入,但是她依然坚持认定这一收购具有积极的意义,就如同她当初看好eBay收购Skype的大手笔一样。“我们喜欢那些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大赌注,特备是那些短期被人认定是疯狂的赌注。”

  收购战

  围绕着YouTube曾经有一场规模浩大的收购争夺战。除了Google以外,微软、雅虎、维亚康姆以及新闻集团都曾经参观过YouTube在San Mateo Calif的总部问询收购事宜。一如当初几大巨头对MySpace争夺时那样。

  2005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Space,对互联网一贯谨慎投资的默多克似乎昏了头,但是一年之后,人们才真正发现默多克的过人之处。

  2006年,MySpace同Google签署了一系列的广告协议,此后的几年时间里,MySpace将从中获得数亿美元的广告收入,仅此一项新闻集团便回收了自己当初的投资。从2006年年初以来,由于在MySpace的成功投资,新闻集团的股票已经上涨了20%左右。

  MySpace的成功也刺激了其他媒体巨头和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它们开始更加重视新兴的创业网站,维亚康姆老板雷石东公开表示竞购MySpace失败是他让前任公司CEO走人的重要原因。

  YouTube也曾是一个公认的绝佳选择,但是在Google捷足先登之后,可供选择的收购对象仍旧存在。在网络视频领域,Guba、Metacafe、heavy.com等网站都不乏像维亚康姆这样的追求者。据报道,维亚康姆已经向英国的博客网站Bebo.com报出了收购价格,目前雅虎正在积极地洽购同MySpace类型接近的Facebook.com,价格同样超过了10亿美元。

  此前,《经济学家》曾经撰文批评雅虎的策略过于缓慢。Facebook也许能让雅虎些许地挽回失地。根据ComScore 网络公司的数据,Facebook是美国第七大流量网站,共有超过900万注册用户。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在美国大学生当中比MySpace更加受欢迎。

  对于10亿美元的价格,虽然有些传统媒体的老板有些担心,但是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被更加乐观的情绪所吞没。“我认为10亿美元是一个公平的价格,对能像MySpace那样销售继承不同广告收入的网站来说甚至应该有更高的价格。” 纽约一家定位于数字媒体产业研究的投资银行DeSilva Phillips的合伙人杰·迈克唐纳得评价到。

  一股新的投资互联网的风潮已经在孕育形成当中,但是,此间一直有评论认为目前的收购价格已经过高了,联想到之前迪斯尼、时代华纳在第一次互联网投资当中几十亿美元的损失,这股高价收购的风气让一些人开始担心泡沫的可能。有分析师不无忧虑地提醒到,“访问量和眼球这些东西都是虚的,只有广告收入才是实的。” 但在MySpace的巨大成功面前,这样的提醒显得微不足道。

  曙光还是阴影

  在16.5亿美元光晕的刺激下,国内视频网站当中风头正盛的六间房创始人刘岩说自己对此事不激动、不兴奋、不失落,甚至没什么感觉,理由是: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跟国内没多大关系,六间房还是要一步步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仅此而已。

  16.5亿美元的价格让许多创业者找到了认同感。56网CEO周娟认为,16.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视频分享网站UGC内容模式的价值,选择在这个时候收购YouTube对于Google来说不失为一种聪明的举动。但是谈及未来,周娟也坦言被收购只是公司发展策略的一种选择,但并非唯一的选择,56网希望最后能自主盈利。

  对于收购价格本身,刘岩的回答颇耐人寻味,他认为,市场是绝对公平的,交易价就是其真正的市场价值,只要交易最终成交了,就可以代表它的实际价值。对于某些人认为价格过高的评价,刘岩反驳到,“投资界曾经认为MySpace值200亿美元,这又怎么看呢?”

  在一片叫好声中,较早投身国内视频网站领域的土豆网创始人王微独独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第一,YouTube是被收购,而不是形成了独立的发展模式。第二,价格还不错,势必会刺激国内的许多人继续投身这个领域。”

  16.5亿美元的股值回报,相比350万美元、几十个技术人员、十几个月的投入,500倍的诱惑已经显得有些过于刺激了。但是TVix公司CEO吴波认为,视频分享网站的未来地位可能远在Google、雅虎等互联网巨人之上,因此选择并购对视频分享网站来说绝不是唯一出路。

  “冷静想想,中美的互联网市场环境相同吗?以前,大家都在盯着效仿YouTube,现在是不可能了。难道我们也要等待被百度、被微软收购吗?”吴波认为,“YouTube赢了,中国同行们要学会自己走路了,这是一件好事情。”

  但问题是,选择独立发展也就意味着选择独力承担发展过程当中所有的不确定性,其中多有艰险。2005年,51网的创始人庞升东也曾经想过要投资视频共享网站,但最终放弃。他的考虑是:国内的带宽资源并不比美国便宜,而网络广告却远比美国便宜,这样的生意怎么做?

  乐观的看法是,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和领域都有一个萌芽期和培养期,目前还处在完善产品、培养用户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虽然UGC内容的商业模式现在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将来总会有的。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