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火山爆发还是海啸的视觉特效最难做?对灾难片《日本沉没》(Sinking Of Japan)的视觉特效师尾上克郎(Katsuro Onoue)来说,海啸最困难。
尾上克郎接受本报电邮访问时说,其实大自然灾害都不容易制作,影片开拍前,日本的新泻发生大地震,过后有印度洋的大海啸:“大家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灾难画面,这些画面对我们已不新鲜,所以在制作《日》时,我们也面临了挑战,不可以太夸张。在这三种灾难中,海啸最难制作。”
视觉特效花了近10个月
日本还好好的在地球的版图上,凭空制作一个不曾发生的灾难是不是难上加难?尾上克郎说:“我们不能比1973年《日本沉没》的版本夸张,我们得处理得贴近真实感。”
由丰川悦司、草剪刚和当红女星柴崎幸联合主演的《日》改编自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灾难小说,影片1973年也拍成轰动一时的电影。尾上克郎说2006年版本的突破是:所有视觉特效是靠CG(Computer Graphics)和数码完成,1973年的版本靠迷你模型完成:“我们这回也以CG合成迷你模型,让沉没的画面更具真实感。”
视觉特效前后花了9至10个月,数码处理过程则耗时将近半年。《日》成本2000万美元(约3180万新元),尾上克郎透露视效只占费用的15%:“与日本的其他电影比较,这样的视特费用不算高。”
灰烬是片中最好的视效
谈到日本若真的沉没,他会如何?尾上克郎说:“很难的一道问题。失去家园是很难过的。我会一如剧中人物般的宿命:我们能做什么?”
他最喜欢剧中男主角Onodera离开女主角Reiko的一幕戏:“很伤感的一幕戏,不过视觉处理得很好,再加上背景音乐,很有效的把一切融合在一起。”他也很喜欢日落时,大批难民爬到安全山坡,空中灰烬漫天的画面:“这个画面强而有力刻画了失去家园的人的痛苦,也反映了人的精神可以面对多方面的挑战。灰烬是人为的,不过是影片中最好的一个视效。”
因《星战》走上视效
《日本沉没》的导演樋口真嗣(Shinji Higuchi)出身视觉特效,问到导演是否给他很大的创作空间。尾上克郎说,影片开拍前,导演已给他创作方向:“他也接纳了我们提出的意见,在制作时,他完全信任和放手给我们。影片完成后,他再提意见,让影片的素质更完善。”
谈到日本特效对比好莱坞特效,尾上克郎坦承日本市场小,不过有信心制作素质佳的电影:“过去50年,我们研发了迷你摄影技术,我们是世上少数能将传统迷你模型与数码技巧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说韩国的特效也快步赶上,但日本没面对压力,因为亚洲的电影人若能好好合作,能拍出比好莱坞更好的作品。
问他视效能否拯救一部剧本很烂的电影,他说:“某些时候,但出来也不会是真正的大作。剧本有如建筑蓝图,蓝图若不好,建筑材料和技术都很好,可是也不会耐到100年。” 他透露《星球大战》(Star Wars)对他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我18岁看了《星》,就决定成为视觉特效师。”
《日本沉没》已在本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