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田正浩
11月18日, 北京·日本电影周”开幕。11部参加展映的影片中包括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筱田正浩的封山之作——《间谍佐尔格》,筱田正浩本人也将来北京与中国电影人及日本电影影迷见面交流。
“日本新浪潮三杰”之一的著名导演筱田正浩(SHINODA MASAHIRO)1931年3月9日生于日本岐阜,高中时代起热忱文学,和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的泉镜花相熟。1949年作为战后的第一代高材生,考入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在大学里,他和后来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河竹繁俊(又名河竹登志夫)等人热衷于研究江户时代演剧史,因此在中、后期作品中,这些古典戏剧的素养都可见端倪。
1953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松竹大船公司当副导演。1960年初,松竹公司承诺筱田正浩拍摄改编自流行歌《黄樱桃》的同名电影,即可升为导演。但筱田正浩拒绝了这一机会,而坚持创作自己写的剧本《愤怒的祭坛》,不过和公司达成妥协,在影片中使用同一位歌手的其他歌曲,片名也改成《恋爱单程票》,由此晋升为导演。但由于此片票房惨败而又降格为副导演。同年,通过积极努力,筱田正浩又得到机会升为导演,并拍摄了《干涸的湖》。
1965年因与公司意见相左,筱田正浩完成《神侠佐助逸闻》后自动离职。
1966年拍摄了自认为是“最高杰作”的《处刑之岛》(日生制作公司出品),同时与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寺山修司(TERAYAMA SHUJI)积极搭档,寺山为该作品奠定了优秀的剧本基础。
自1953年筱田正浩进入电影界后,师从小津安二郎、涉谷实等著名前辈。1960年因拍摄处女作《恋爱单程票》,与另外两名年轻导演大岛渚、吉田喜重并称为“日本新浪潮三杰”。
日本新浪潮以打破大制片厂钳制导演创作意志的旧习、反叛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木下惠介等前辈巨匠、强烈涉指时政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存在主义倾向表达为特征。这些特点在筱田正浩早期作品中都有具体体现。
1967年他创立了独立制片公司“表现社”,成为日本第二次独立电影运动的主将之一。在“表现社”里,他拍摄的《情死天网岛》(1969年)被公认为代表作,该片引进中国后也引起了电影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所以,一般认为筱田正浩的代表作就是《情死天网岛》。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