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西泽隆:资本市场需要完善
|
|
|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对中国和整个世界经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从2004年起,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上月19日,日本央行公布的《地区经济报告》指出,得益于企业高盈利和强劲内需的带动,日本经济出现温和扩张。
日本经济此前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停滞期,上世纪整个90年代被称作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签署的以日元大幅升值为主要内容的《广场协议》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目前,中国也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该从日本当年的经历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就日本经济和人民币升值、全球化等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在广州独家专访了日本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西泽隆。
《第一财经日报》:《广场协议》签署后,整个上世纪90年代,日元币值上升了3倍多,日本经济也从此步入漫长的衰退过程。现在中国国内也担心:如果人民币长期走向升值,是否会步日本的后尘?
西泽隆:当时,日元升值的确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那时,日本经济属出口主导型。为了避免日元升值给它们的经营造成冲击,日本企业在海外建厂、开子公司,用分散经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升值的情况下,用日元兑换美元对于持有日元的人来说是有利的。但自那以后,日本的经济结构一直在改革,现在日本的经济结构受汇率影响不会太大。
中国现在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也较高,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国经济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我想补充的一点是,人民币升值讲对持有人民币的人是有利的。但要想把升值的压力转换成升值的优势,资本市场就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财经日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则高速发展。同时,日本对中国的投资迅猛增长。日本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西泽隆: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不得不在海外投资,把部分国内的作业分布到国外,然后将海外工厂的利润带回日本国内。这就是所谓的“空洞化”,是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阶段。
从1997~2003年,日本国内处理了大量过剩的、不需要的资产。所以现在,日本国内已经基本完成了各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就有基础和条件发展国内的生产和经济了。
《第一财经日报》:日本经济的复苏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西泽隆:对东南亚影响比较大。我个人比较注重研究企业行为。现在,日本的企业掌握了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设备外,它们剩余的资金还很多。这些资金将来除了可能在国内进行必要的收购等之外,可能还会流向海外的公司、子公司,这中间会发生很多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外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行业外企的份额太大,会形成垄断,并影响国家安全。
西泽隆:所有的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有利润的地方,全球化的触角才会延伸到那儿。但如果政府认为这个利润高的地方是需要保护、涉及安全的行业,那肯定会进行阻止。比如日本发展到现在,能源、电力领域一直受到政府很强的保护。而在英国,除了警察,其他部门都实行市场化。这是各国的选择问题。
在经济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时,有一些行业受到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比较发达了,还要进行诸多限制,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高科技一直是日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日本在高科技领域拥有许多世界知名品牌。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这方面,日本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中国借鉴?中国如何在科技领域创造世界性的品牌?
西泽隆:要创造出一个世界性的品牌,比如要生产出雷克萨斯这样品牌、品质的汽车,首先要考虑需要花费多少。只有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基础、一线的研究上,才能有可能创造出相应的品牌。
日本过去的创新发明其实很少,几乎没有。日本要培养出一个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得主都非常困难。日本的长处是把其他人的发明拿过来,把它们利用和改进。过去日本的模式一直是这样。
但是今后,日本就要考虑新的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现在在技术、应用能力、人力成本等方面已经不相上下,有些方面甚至更具优势。所以日本企业要寻找新的增长源泉。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企业要掌握大量的现金流,然后投入到一线的开发研究上去的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11月13日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日本日立与美国通用电气拟联合开拓核能市场 下一篇新闻: 日本消费信心上升 大幅提振日元可能不大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