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日本版《西游记》“惹火上身” 看日本猴子七十二变

作者:未知  来源:新华网   更新:2006-12-9 7:32:1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点评:且看日本猴子七十二变

  就像我们无需担心欧美拙劣的洋中餐砸了我们中华美食的牌子一样,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两部“中为洋用”的作品发起文化保卫战呢

1988年央视版《西游记》

  大概给太上老君看丹炉的两个童子偷了不止紫金葫芦和玉净瓶两件宝贝,他们离开兜率宫的时候,行李里还藏着一部“好易通”之类的东西,因为金角和银角大王要做讲日语的妖怪了,而且,唐僧师徒四人也配备了类似的装备。

  近来,日版《西游记》的消息在大陆互联网上一石激起千重浪,一轮“保卫传统文化精粹”的“抗日风暴”正在互联网上兴起。

  至尊宝和梁家辉的区别

  网友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近些年外国文化产业动机多半不怎么单纯地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捍卫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符号,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大众关注和参与的事情。

  问题在于:是我们无法容忍恶搞,还是我们容忍外国人恶搞,以后只是无法容忍日本人来恶搞?

  如果是无法容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恶搞”,这是一个对“文化”作何理解的问题。抛开“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即在于其无限可解读性”之类的大言不谈,不妨列举一下周星驰版《大话西游》的孙悟空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设定:爱上如来佛祖的灯芯,喜欢头有400多斤重的白骨精、和铁扇公主偷情、与牛魔王妹妹结亲……比起六小龄童的大圣来,周星驰的猴子当然是颠覆性的恶搞了,但又有谁能否认《大话》非凡的票房业绩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呢?特别是在中国的“大话一代”中,《大话》不是被公认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典范之作吗?虽然不是每个把这个名词挂在嘴上的人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即使是非体制的恶搞,只要没有触犯底线,就应该宽以待之。而这个底线,就是对人类共有价值的尊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大话》至尊宝的“一万年”和吴承恩老先生的“强者为尊应让我”一样感天动地。

  对艺术作品作延伸性甚至“颠覆性”阐释或解读是应该宽容的,不应该宽容地是诋毁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不管是出于蓄意或者无知。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电影《刮痧》里面那个将孙悟空诠释为监守自盗的小偷的傲慢的美国“黄蜂”。所以我们才对梁家辉在法庭上不计后果的勃然大怒击节叫好。至于东洋版《西游记》是否涉及诋毁《西游记》的精神内涵,在电影还没上演之前就下断言是不是过早了些呢?

  盗不走的中华文化精髓

  既然并不是对恶搞一概不能容忍,那么,大约可以推定,网民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是由外国人来恶搞了。不过这个假设却遭到了从《图兰朵》到《花木兰》的反诘,要知道,普契尼对什么是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图兰朵》不过是一些穿上“中式服装”的外国人在抒发他们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他另一部关于东方的不朽歌剧《蝴蝶夫人》更是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对东方的幻想——而且还不是纯洁的幻想。至于《花木兰》,那条名叫木须的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颠覆性恶搞吗?好像并没有人对这部“不忠实于原著”的作品大惊小怪是吧?

  更何况,其实就《西游记》而言,我们的猴子也颇具有些天竺血统,美猴王的原型其实来自于印度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里的哈奴曼猴王。可见,无论洋为中用,还是中为洋用,都是“古已有之”。

  看来问题是在于,只是因为这回来翻拍的是日本人,有人才如此反应激烈——有的出于对民族文化的忧心,有的则是纯粹出于一种感情的宣泄,后者典型的例子是声称“谁翻拍都可以,就是日本人不行!”

  对于后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种日式中华料理,没好没不好,毕竟日剧取悦的是日本人。以各种艺术形式演绎中国经典《西游记》在日本并非首次,此次也仍属于日本文艺界正常的文化活动,并不涉及到什么民族感情不感情的问题。”

  对于前者,我们说,其实,日本人在误解或者曲解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早在辜鸿铭时代就已经举世闻名了,草率和粗疏作为他们比较文化学的一个“特性”并不始于这部日版《西游记》或者类似的任何电影。让猴子和唐僧谈恋爱不过是他们并不怎么高明的一种文化解读而已。那么,既然是草率和粗疏的,我们又何需担心呢?

  就像我们无需担心欧美拙劣的洋中餐砸了我们中华美食的牌子一样,我们为什么要为这样一部而发起所谓“文化保卫战”呢?即使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据说日本人还要把他们的《西游记》卖到海外去,他们那个扮相实在不怎么样的“孙悟空”就在戛纳的海滩上耍了一番不伦不类的猴戏,我们应该做的也是请章金莱先生再度出山,拍出更好、更正宗、更原汁原味的《西游记》奉献给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世界各国观众。对不起,日本观众不在此列,根据29个百分点的收视率,看来他们更喜欢他们的香取慎吾,那就算了。

  说到底,让香取慎吾或者随便什么人,粘上点猴毛,就想盗走我们的文化精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叶海林)

  反光镜:中国也对外国经典“出手”

  在不满国外对中国经典“恶搞”的同时,有些中国人也在“恶搞”人家的经典

  拿经典艺术作品“开涮”已经成了中国“恶搞族们”的惯性思维。从古典文学名著到世界名画,从英雄人物到国家元首,无一能逃脱被“恶搞”的命运。挑战权威与严肃似乎成了最可产生笑料的创作源泉。

  像其他国家的网络恶搞高手们一样,中国“恶搞族”已经不满足本国的经典作品,国外的经典艺术品也成为他们的至爱玩物。

  这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世界知名”恶搞作品。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那个无意间被人偷拍的小胖,其斜眼回头的照片被传到某网站,网友们开始用PS软件把他的脸合成到机器猫、阿里巴巴、怪物史莱克、蒙娜丽莎、自由女神、蝙蝠侠的头上。

  还有一些借用国外题材反映中国问题的视频短片,比较“著名”的有《分家在十月》,这个短片取材自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1918》,利用错位产生的效果,讽刺言辞异常尖刻,多处涉及个人隐私和某电视台评论部的分家内幕。

  此外,类似的恶搞作品不一而足。卓别林系列无声电影硬是被配上了方言,闻名世界的《摩登时代》《淘金记》黑白影片,居然也有了四川话版本!为其配音的还是两位巴蜀笑星。诸如此类“恶搞经典”作品有的流传广泛,影响甚至已经超过原著。

  对于敏感严肃的政治题材,“恶搞族”也不放过。布什竟被小胖捉弄,布莱尔变成女人,各国知名领导人的形象被移花接木地剪切进各种图片里,《柔情似水:恶搞布什和布莱尔》的视频着实让一批人笑破肚皮,同时也遭到一片恶骂。

  一位资深网站编辑在谈及国内外恶搞经典的案例时表示,“别的国家的人看到我们恶搞他们的东西也会有反应,不过有的心态比我们好,认为这是不同的理解和演绎。而有一些中国人就往往把外国的作品上升到民族感情的层次,其实此是此,彼是彼。”

  “人嘛,总是这样的,自己怎么丑化自己都无所谓,但要是外人对我不敬,那可不行,那就是尊严受到侵犯。其实现在的中国人没有那么保守和极端了,对外国人恶搞自己的作品很多也会淡然一笑。但是对于日本就比较复杂了,这大概也是难以摆脱的历史情结吧。”“虫儿飞”在他的博客里写到。(记者张威威)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被指歪曲原著 日版西游记获准来华拍摄引争议

  信息时报消息:“不要再让他们恶搞我们的名著”,“开放的中国更要有包容风范,他们想来拍让他们来拍吧”,“名著可以改编,但要有底线,不能瞎改”……连日来,“日本电影版《西游记》获准来华拍摄”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激烈争辩。尤其是影片中唐僧由女星反串出演,走的依然是日本漫画风格的“恶搞”路线,让众多中国网民难以接受其恶搞人物形象的“过分之举”,甚至有网民表示:曾经说反感“恶搞”的国家广电总局,岂不是给日本人颁发了恶搞许可证?纵容别人恶搞民族文化经典?

  唐三藏都由女星反串 日版《西游记》中国取景

  新闻晨报消息:李连杰、成龙版《美猴王》明年4月开拍;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正在筹拍;有传张艺谋也要拍《西游记》……一时之间《西游记》成了最烫手的题材,就连日本人也来凑热闹———由于富士台的电视剧《西游记》获得了平均23.2%的高收视率,由原班人马构成的电影版《西游记之大战金角银角》立刻走马上阵。目前,该剧在上影集团的协作下已基本结束在中国的取景,计划于明年7月上映。(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上一页  [1] [2] [3]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