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日本新技术实现磁盘记录密度和容量增长

作者:未知  来源:ENET   更新:2007-1-17 10:39:1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山形富士通、富士通研究所、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KAST)光科学重点研究所室益田研究小组共同努力,成功地以25nm间隔在氧化铝上以一维方式排列出了纳米孔(发布资料)。纳米孔是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不仅有望实现记录密度达1Tbit/平米英寸的磁记录,还能将硬盘磁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提高到现有产品的5倍以上。

  在1月7日于美国巴尔的摩举行的磁技术国际会议“Joint MMM/Intermag Conference(MMM-Intermag 2007)”上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发表。此次开发的技术是一项旨在实现Tbit级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基础性研究,是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委托作为创新技术开发研究项目而实施的。研究时间自2004年至2006年度,共历时3年。

  可增加硬盘记录密度的垂直磁记录的研发工作早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业内认为今后为了实现密度更高的磁记录,需要采用以人工方式对磁性材料进行规则排列、称为“晶格介质(Patterned Media)”的记录介质。众所周知,由铝经过阳极氧化而成的氧化铝存在大量纳米级的纳米孔。通过在这些纳米孔中填充磁性金属,就有望实现晶格介质。

  不过,氧化铝中的纳米孔有一个特点,它会以自生方式形成蜂窝状的六方形致密结构,因此不适合沿圆周方向进行磁记录的硬盘。因而该研究小组于2005年6月开发了先在铝表面以直线状形成凹凸图案,再对氧化铝纳米孔进行一维排列的手法(发布资料)。但当时的一维排列间隔最小只有45nm。此次通过对阳极氧化条件进行优化,在凹部内形成双列纳米孔,从而缩小了间隔。即使是间隔接近电子束绘制极限的50nm间隔的凹凸线也能在宽25nm的凹部两侧形成纳米孔列,从而实现了25nm间隔。

  除此之外,还在填充了磁性体的纳米孔磁性层(纳米孔为随机排列)下方,形成了用于将磁束向记录层集中的软磁性底膜,并成功地利用垂直磁记录头进行了记录和读取。今后准备制作以25nm间隔沿圆周方向排列纳米孔,并且含有软磁性底膜的记录介质,力争实现1Tbit/平米英寸级的记录与读取。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