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6日专电 如果生活没有目标,衰亡进程就会加速,这是日本东北大学的医学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
东北大学的医学家在7年时间里跟踪研究了4.3万名40岁至79岁的健康公民。其中60%的人表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5%的人承认自己没有目标,其余的人表示自己也说不清楚。跟踪研究发现,宣称没有生活目标的人患病和自杀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平均寿命也远远短于有所追求的人。
据统计,7年调查期间,没什么追求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有目标的人高出一倍,这组人群中有3000人死于疾病和自杀。研究人员称:“积极的心态显然会对免疫系统发挥正面的作用。退休之后仍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找些事情做,不要心灰意冷,这一点非常重要。”
科学家早已发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其身体健康有影响,在人类发病的原因当中,心理因素占到了30%至40%。是否活得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他的生理状况。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健康学教研室副主任谢米金教授说:“健康体现在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缺失,健康都会受损。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毫不奇怪。这种疾病属于身心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情抑郁而引发的。”
心理学家们也认同医学家的观点。该大学实用心理学中心主任克留奇科夫说:“你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你有目标,你就会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如果你没有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你的身体会每况愈下。结果,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
克留奇科夫还指出,成功人士在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们给自己定下明确的目标,并长期不懈地向着这一目标迈进。这种动机使得他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有目的性——运动员努力训练, 科学家认真搞科研,企业家埋头赚钱。
当然,取得成功之后,人会忽然感到空虚,仿佛无所适从。如果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就很难再寻找并追求新的目标。人在退休之后容易生病衰老就是出于这一原因。但是,克留奇科夫认为,只要不放弃,新的目标总会在不经意间、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