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金融时报》:日本与德国:谁的前景更光明
|
|
|
新华网专稿:英国专栏作家沃尔夫冈.明肖最近撰文指出,日本的经济停滞始于资产价格的崩溃,而德国的经济停滞则是由东西德统一而引起。在这两个国家,拙劣的经济政策都导致糟糕的局势雪上加霜。英国《金融时报》2日刊登了明肖的文章,题为《日本与德国,谁的前景更光明?》。
日本和德国都从悬崖边上走了回来。上周,德国统计局确认,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得了2.5%的可观增长,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日本2006年的GDP增长数字可能要稍逊一筹,预计该年度GDP增长率接近2%。
在这两个国家中,德国目前显然是全球投资者眼中的宠儿。从它受欢迎的绝对程度,以及相对于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考虑,投资者的这种乐观有道理吗?我听到的最有意思的分析,来自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当.普森。他也是为数不多在这两个国家问题上都堪称专家的人之一。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他认为日本经济复苏远比德国稳固。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有关德国的新书中*,他指出,德国政经体制比日本约束更大。他认为,德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不足1.5%,而日本约为2%。他得出结论说,政治经济学家把德国和日本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他对德国心存怀疑,对日本却较为乐观,原因何在?他给出了四点原因。第一,德国在商业和银行业领域存在深层结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各项改革都集中在劳动力或养老金方面,而在日本,改革主要是金融市场和企业治理方面的。第二,德国从未采取过限制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其增长问题主要是结构上的;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衰退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失误。第三,日本社会的格局是政府力量强大、民间力量薄弱,因此改革得以推行;在德国,情况却相反。而且,与德国不同,日本的公司治理和银行业政策有益于大公司和大银行。普森指出,结果就是,日本取得了创新和规模经济,而德国却遭遇他所称的“发展停滞”。
比较天真的一些投资者和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的“哈尔茨四号”劳动市场改革已经收到成效,取得了更高的经济增长。甚至有人谈到,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奇迹。
而真相是,德国正经历周期性上升,而去年可能是目前这个周期的最高峰。尽管GDP增长率不错,但该经济体的内需(GDP减去净出口)增幅较低,仅1.7%。
最令人吃惊的统计数字,是股东和工人去年分享经济果实的情况。2006年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3%,2005年为下降0.7%。不过,继2005年增长6.2%之后,2006年的企业利润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地增长了6.9%。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一种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巨大结构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很多年份的工资增速要快于利润增速,也有很多年份相反。尽管利润与工资之间的分配总是存在波动,至少在长期内,两者之间会趋于均等。但目前这种向利润倾斜的的变化,规模之大,不同寻常,持续时间之长,也比较罕见。
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对德国工人来说,则是个坏消息。但对德国经济是坏消息吗?有观点认为,德国加入欧元体系时,其兑换汇率估值过高,而且自那以后提高了相对竞争力。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我们将可预期,劳动力/利润的分配将回归均值。但我怀疑这一现象近期是否会发生。
德国经济研究机构Ifo研究所主席汉斯-韦尔纳.辛恩提出了另一个更危言耸听、更具争议的理论。他认为,德国是个“杂货店经济体”,它的工业生产和生产前工作被外包出去,其中大部分到了中、东欧和亚洲地区,而德国国内工业只剩下最后的组装工厂。他认为,德国的出口成功是虚弱而非强盛的表现。如果他的理论正确,那么德国将适宜投资而非居住。
我也不确定这是否属于正确的分析。至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证证据提供验证。无论如何,德国统一后的经济表现,可以说目前还未得到充分理解。
我们对日本的理解稍好一些。经济学家或许会质疑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改革承诺,但日本至少已经进行了正确的改革——既包括结构改革,也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改革。
相比之下,德国主要依靠成本节约战略,但并没有改革其陈旧的薪资决定机制,没有打破其能源领域的卖方市场局面,没有将它的地区国有储蓄银行和公开上市的州银行私有化。我不怀疑德国最终将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在改革方面,日本目前领先于德国。因此,有理由认为日本的长期经济前景比德国明朗。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日本确认今年以来的第4起H5N1型禽流感疫情 下一篇新闻: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窜改数据隐瞒核电站故障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