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概述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企业家   更新:2007-2-13 19:53:5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和特点


日本企业国际化经历了五个阶段,按从销售活动到生产活动再到研究开发活动的顺序渐进式发展,各阶段的发展除受国际投资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外,还与企业经济和管理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国际化各阶段的目的、选择地区、手段以及投资特点有所不同。


1、1960年代:出口导向阶段


日本企业真正开始海外投资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1969年海外直接投资额为6.65亿美元。6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产品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比日本技术落后、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6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为了发展本国产业,解决外汇不足问题,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关税提高后,日本产品出口受到大幅度限制,日本企业为了维护既有产品的出口市场,决定把“最后一道生产工序转移到当地生产”,即建立组装(KD)工厂,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在当地进行最后工序组装。


该阶段海外投资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组装和纤维、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组装行业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纤维行业是东丽,电子行业为松下电器。投资形式以合资为主,平均每项投资额只有100万美元。


2、1970年代:海外生产阶段


1971年尼克松水门事件后,日元迅速升值,同年日本政府取消了对海外投资额限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迅猛上升,1973年达到35亿美元,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之后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开始下降,五年后再次攀升,1978年达到46亿美元。除受外部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之外,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提升也是其贸易额和海外投资额增加的重要原因。


该阶段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方向发生了质变,从经济落后地区转向发达地区,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建厂生产电器、机械等产品。其原因一是日美间贸易摩擦加剧;二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出口采取限制,1977年对美彩电出口实行“自主”限制;三是日本国内工资与欧美差距缩小;四是70年代日本的生产管理方式已在世界舞台上初露端倪,部分企业具备了整合世界经营资源的能力。但在发达国家投资经验不足,因此投资额度不大,基本以组装工厂为主。


另外,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NICS地区)建立工厂,其产品反向出口欧美国家或日本国内市场,投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在该地区投资的原因一是亚洲NICS地区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二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内工资大幅提高;三是通过第三国的反向出口减少与先进国家的贸易摩擦。


3、1980年代:全球化战略初级阶段


70年代每年海外直接投资在20亿-40亿美元左右,80年代后投资速度成倍增长。1981年达到89亿美元,1984年突破101亿美元,1989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75亿美元。从制造业看,7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11亿美元,80年代约22亿美元,正好是其2倍。特别是1985年~1989年为海外投资快速发展阶段。


海外生产激增的原因:一是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从国际收支看,贸易顺差1986年增加到827亿美元,是10年前的34倍(1976年24亿美元),达到历史顶峰。随着日本企业在高附加值生产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增加。1981年日本政府开始对美出口汽车实行“自主”限制,欧洲对日本汽车、录放机等实行进口限制,日美间还缔结了半导体协定。


二是1985年以后日元的急剧升值。1985年在美国纽约Plaza饭店举行的五国财政部长会议,达成了著名的Plaza协议,日元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上升到140日元(比升值前增加40%)。日元的大幅升值加剧了日本对外出口的困境,迫使日本企业采取全球投资战略,特别是扩大在美国日本企业的生产。


三是日本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全面展开。改变产品主要在日本生产、再出口的战略,以建立全球化生产基地为目标,在企业内部进行国际化分工。


该阶段海外投资的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型化,开始在先进国家投资大型工厂。其理由一是日本企业积累了在先进国家投资生产的经验;二是贸易摩擦大的领域多为投资大的行业。本田、日产、丰田率先在美国建立了一体化生产的汽车工厂,日产同时还向意大利进军。半导体的前期生产工程开始在美国、英国进行。促使日本到欧洲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担心欧盟缔结会造成今后出口困难。


二是投资行业领域、内容发生变化。1,投资领域基本覆盖全体,特别是半导体、新材料、新型化学制品等高科技领域以及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投资增加显著;2,不仅在海外投资建厂,还设立研究所,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推进适合于当地市场需要的研究开发;3,企业通过把海外多个生产据点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流程对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化国际分工;例如:在墨西哥进行劳动集约型生产,在美国进行半成品组装。


三是海外投资的出资形式多样化。到70年代末,日本企业海外投资以发展中国家合资、发达国家100%独资的形式为主,进入80年代出资形式多元化,与当地企业成立新合资公司的企业增加。例如:丰田公司与美国GM成立新合资工厂,即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又有利于立足当地市场。另外,收购当地公司的例子也不少,这种方式适合市场比较成熟的领域,以便快速占领当地市场,避免直接投资摩擦,例如日本印刷公司DIC收购美国的Sunkemikaru公司。


四是投资地区扩大。中南美地区墨西哥、巴西两国政府分别实行保税加工制度和自由贸易地区等优惠政策,吸引了日立、本田、日产、松下等大企业投资。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国家急速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日本企业开始把第三国出口加工基地的职能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ASEAN)国家。


4、1990年~2000年:全球化发展阶段


从1993年到1999年海外投资继续扩大,1999年为7兆5293亿日元,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1990年日本企业开始向中国全面发展。其原因是中国明确了改革开放政策,居民收入提高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人工成本低廉,有丰富的优秀劳动力等。日本企业在华南地区对服装、电子产品等行业,通过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进行委托加工生产。


5、2000年以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2000年海外投资开始下降,2004年的海外直接投资额为3兆8210亿日元,其中制造业投资额为1兆4780亿日元,为下降趋势;从行业看,投资规模大的化学、电机行业减少,运输机械行业呈增加趋势;从地域看,北美地区减少,亚洲地区扩大。


分析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国际化的目的从出口→出口替代→国际化分工→全球化战略,选择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全球,国际化手段从合资建厂→散件组装→一体化生产→收购兼并、委托加工→设立研发中心,投资规模由小到大,技术由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到资本密集性高科技,行业由合成纤维、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到服务业,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缓慢过程。日本家电行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参见表1)。

 

日本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日本企业国际化的手段主要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以直接投资为主。2000年~200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每年为4.4兆日元。按区域划分,亚洲份额呈增长趋势(参见表2);按照国家和地区看,对中国投资增长速度较快(参见表3);从投资行业看,与欧美国家比较,制造业比率较高,金融保险等非制造业比率较低,但近年增长速度较快。跨国公司的数量以每10年倍增的速度发展。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不仅是生产体系,而且还包括研究开发体系和管理体系。不仅在世界各地设立生产基地,还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地域总部,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开始建立三极化或四极化的全球化管理体制。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速度很快。日本企业的生产体制已经从单纯组装,发展到包括零部件生产在内的一体化模式,这种生产体制的变化使得为大企业配套的子公司、关联公司也随之国际化。


表1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和特点


年代 背景 目的 选择地区 主要手段 投资特点


规模 技术 行业

 

1960 亚洲、拉丁美国家政府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 保证产品出口 东南亚 合资建厂 小 劳动密集型 纤维


年代 日本国内工资上升 拉丁美洲 散件组装 电子


汽车


1970 贸易摩擦 出口导向 欧美 在欧美建组装厂 小 劳动密集型 彩电


年代 日元升值 占领欧美市场 NICS 专门出口工厂 半导体


日本工资达到欧美水平 机械


日本海外投资自由化


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


1980 贸易摩擦升级 国际化分工 欧美 一体化生产 大 高科技 汽车


年代 日元升值 收购兼并 半导体


国际经营力提高 东盟 专门出口工厂 家电等


欧洲经济统一的进展 制造业领域


1990 日元升值 全球化战略 欧美 战略联盟 多元化 高科技 制造业


年代 中国进一步对外改革开放 中国 委托加工 服务业


亚洲金融危机 东欧 设研发中心


2000 环境保护 全球化战略 欧洲 多元化 多元化 高科技 制造业


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 服务业


印度


越南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