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述可知,要谈Web2.0现象很难避免YouTube并购案。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一开始就直捣黄龙,正视“YouTube大成功?”这个问题!
五力分析YouTube
只要投机心态存在,这些分析师与创投业者搞出来的闹剧就会继续演下去!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先下结论。
老实说,许多大力吹捧YouTube故事的媒体、分析师或创投业者,都不脱神奇天真的乐观与混乱不清的说理。当然,作为产业分析师,乐天派没啥不好,最多就是当当跳梁小丑,像玛丽·米克一样。但若以专业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跟着瞎起哄反而无异是自杀的行为!
YouTube目前约有50万个会员,根据Alexa报告,此网站也是美国境内排名第八的受欢迎网站。
上头的影片超过600万部,几乎都是由全球使用者自行上传完成。
财务部分因为其为非上市公司,财报并不容易取得。但是根据《商业周刊》以及《经济学家》的报导,可推知这家公司每个月支付服务器以及频宽的费用,大约在90万-150万美元之间,且可能每个月都要损失50万美元。
这点跟过去网络泡沫底下的公司很像,创业1年多了,尚未找到真正可行的获利模式!
排除投机心态,一个好的投资人不会也不应该把大部分的资金,押在这种何时会赚钱都不知道的公司上面。而借重五力分析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
1.就“对上游议价能力”来看
这家公司假设跟Google一样崇尚勤俭持家之道,所有的硬体设备都自己组装,系统也是改写Linux之类的自由软件,或许这部分存有竞争力;但频宽部分我想除非自己拥有网路主干,只要是需要承租的,都不会比竞争对手(其他大型网站)便宜到哪去。网页中影片所采用的软件,均属Adobe公司的技术,所以这方面也难说有何成本或技术上的优势。
2.“对下游的议价能力”
目前YouTube并未对影片上传或观赏者收费,但难保未来不会(例如的iTool服务转形成.Mac服务就是一例)。不过未来的事先不谈,就现在来说,YouTube的广告收入,显然仍不能使其损益两平。即便最近有广告收益的计划,但在实际执行取得收益成果之前,投资人对于其口中的潜在获利能力,最好都持观望态度为佳。
3.“对潜在进入者”
以YouTube所采用的技术来说,其实并不难,因此其进入障碍并不高。由最近许多类似网站诞生,显见在网络服务领域里,要抄袭一个idea的成本有多低,进入有多容易。偏偏面对潜在进入者,YouTube似乎没有任何策略,可以抵挡或减损进入诱因。
4.“现有竞争者”
现有竞争者除了Google之外,还有另外Microsoft,将进入该市场(soapbox)与Myspace等。虽然微软不济事,过去到现在网络这块多半吃瘪连连,但手头毕竟有上百亿美金白花花的现金,以及既有的服务器和频宽可用,因此要打银弹战,YouTube仅有的创投(VentureCapital)那一丁点1100多万美元,绝对是不够跟Google、Microsoft逐鹿中原的。假如Google当时并未买下YouTube为其提供资金,YouTube手头有什么?不过是网络外部性效应这个无形资产罢了。
但这东西可以够它活多久?
5.“替代品”
网络世界何时会出现新兴产物替代掉另外一个,我们永远不知道。姑且假设YouTube服务没这威胁好了!
本文并未以学术般严谨的态度来使用五力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以这个理论架构作简单的发想,来审视一家公司竞争力是很棒的思考工具。因此在如此简略的思想实验里,都不易发现YouTube独特难以取代的竞争力的话,那要称该公司为Web2.0典范,实在难以服人。
企业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观念:“成功的产品跟成功的公司完全是两回事!”
YouTube建立了一个成功的服务,但却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
对于企业价值,从投资人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坚持企业价值在于该企业未来赚取现金的能力原则之上。因此这家目前尚在赔钱的公司,对投资人来说除了梦想价值之外,别无其他。
当然,从Google的角度来说,买下这家公司与其说是买下其技术或设备,不如说是买下其网络外部效应的无形资产。对Google在策略或产品线上的确存在其意义。对YouTube来说,木已成舟,面对每月的巨额亏损,赶紧卖掉也的确是很好的退场策略。
但Google的战略价值对外部投资人来说并不存在。所以回到务实面,YouTube绝对不是一间好公司,更不是一间值得吹捧的公司!
不少论者吹捧此退出机制为YouTube创办人换得不少纸上富贵,即可称为成就。笔者深深不以为然。
除了在上篇文章提及的镜花水月般的未来价值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外,我认为,一家企业如果从创立之始,就是以“卖掉”或“上市换股票”为目的,那其背后心态绝对是相当可疑的“投机”甚至“诈骗”心态了!因为这跟炒作房地产、期货完全没有两样。
透过媒体、消息等炒作方式,将一个不怎么样的东西讲到投资价值极高,目的就是为了卖掉或是印股票换钱,这不是投机是啥?
假如创投本身随着这种心态起舞,更甚者,还去联合媒体鼓动吹捧这种心态,实在是糟糕到不行!投资人面对这种经营团队或创投,岂可不慎乎?投资人本身要有眼光,除了学会忍住欲望之外,更不要被爱做梦的分析师或创投公司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