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透视日本的“博士过剩”现象

作者:未知  来源:科学时报   更新:2007-3-7 15:43:0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在美、法、英、德、日诸国,唯独日本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小。据日本文部省1984年的分析,每1000居民所占研究生的人数,美国是4.9、法国是2.8、英国是0.9,日本只有0.5。居民每万人每年所授博士学位数,美国是1.5、西德是2.2,日本只有0.5。此后,虽经数次改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方面课程博士总体规模过小,另一方面就业前景却又不佳。2003年日本课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只有54.4%。难道日本的博士研究生真的过多了吗?
    
    日本“博士过剩”的表现
    
    何谓“博士过剩”?比较贴切的定义可能是日本学术会议所属的关于博士过剩问题分委员会提出的,“具有求职的愿望,却在未就职的状态下继续从事研究的博士课程出身者”。定义中的“博士课程出身者”是指已经修满了博士课程的学分又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
    
    据文部省1974年的调查表明:除医学领域外,其他领域的博士过剩2508名,1977年这种过剩持续增长到约有3000名。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毕业生大量拥入各类高等学校。但相比之下,作为主要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大学教师职位却增幅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博士生也开始扩招,就业情况就整体来说也并没有根本好转。以1993年为例,保健和工学的就业率最高,分别达到77.2%和74.0%,但人文和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只有43%。
    
    毫无疑问,博士毕业生的最佳职业是大学教师或研究人员。可是由于博士生的持续增加,大学教师岗位的就业占有率降低。相应地,理学、农学、工学博士到私营部门就职者占三成,保健部门当医生占六成。本来,理学博士的就业出路除大学教师外,主要是科研机构和私营企业,但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已经将应用物理等学科的职位早早抢去,再加上日本企业不注重基础研究,因此更造成理学博士的就业前景暗淡。
    
    1995年至2003年,日本课程博士就业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从专业类别上看,保健和工学不仅毕业生人数多,而且就业率也相对较高。相反,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生的就业率一向较低,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从1993年的43.1%降到了2003年的29.1%。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乐观,其就业率由1993年的53%降到2003年的48%。
    
    “博士过剩”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学术研究体制来看,日本的研究生院从建立之初,就将学生作为研究者后备军来培养。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下,研究生院的职能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迅速承担起现代的研究生院教育的历史使命。即研究生院不仅是研究机关和研究后继者培养机关,而且还是现代高度职业人培养的机关。
    
    长期以来,日本大学规定大学教师不得在企业兼职,大学教授也很少主动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方向。这就造成除工科外的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和科研是单纯的“为学术而学术”,更谈不上研究生院主动与企业或校外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所以一些课程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非导师个人能力所及。
    
    另外,日本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唯一组织形式是讲座制。其中的讲座负责人是该学科的教授,另配两名副教授和两到三名助手。大学的拨款由文部省按讲座数和招生人数平均下拨,既不鼓励先进,亦不惩罚落后。在这种家族式的讲座经营模式里,年轻学者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其次,日本实行职员的终身雇佣制度。不但日本的大学不可随意解雇教师,而且私营企业为培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亦实行终身雇佣制度。
    
    日本的企业为招到优秀的工程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硕士生,它们往往许以优厚的薪金和比大学优越的科研条件来吸引人才,这也培养了职员的忠诚,企业绝不因花费了大量的科研训练费而担心他们跳槽。而且,由于论文博士的存在,使企业中不具有博士学位者,若想获得博士学位亦可利用企业的实验室完成研究课题,并向大学提交博士论文,不必考课程博士亦可获得博士学位。相比之下,在研究生院苦读的课程博士毕业后再到私营企业寻求职位时却已丧失了竞争力。
    
    在大学方面来看,国家公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3岁左右,而大部分人一旦到了退休年龄又到私立大学担任续聘教师或研究员。这不仅妨碍了研究者的合理流动与交流,也导致年轻的博士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再加上讲座制死死地控制着大学的教师编制,日本的博士生很难得到大学的科研助手或编外讲师职位,而日本的国家奖励研究员(相当于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数量又极其有限,使那些最低年龄都在27岁以上的年轻博士成为“博士浪人”,这不能不说是对社会的重大损失。
    
    最后,私营企业的人事制度也不利于博士生就业。由于企业对新毕业者采取一刀切的录用政策,对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的薪水一律压得很低。而且企业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对课程博士与企业自己培养的博士采取浸润着“能力主义”的“双重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程博士就业时的“自主失业”心理。
    
    日本学者的改革构想
    
    针对“博士过剩”问题,日本学者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构想。
    
    一是进一步转变研究生院的职能,推进博士课程的多样化,把培养研究后继者、高度职业人养成与提高国民素质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联系起来。
    
    二是加强研究生院与企业的联系,设立联合培养研究生院,以求博士生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同时研究生院应主动拓展课程博士毕业生在私营企业的就业途径,以消除私营企业对课程博士就业市场的左右。
    
    三是实行博士生入学资格和修业年限的弹性化。在允许三年级优秀本科生跳级攻读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对应用型人才可实行一年制硕士课程。不断改善课程博士的科研条件,并在大学增设科研助手和编外讲师职位。
    
    四是提高博士生自主择业意识及其主动适应产业社会的工作能力。
    
    结语
    
    显然,无论从日本所培养的博士生的总量及其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实际来看,“博士过剩”只是日本学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结构性缺失现象,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顽疾。对此,日本学者将其称之为过渡时期的问题。而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主体集中在国家公立大学,但愿伴随着始于2004年4月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中有关人事聘任制度、第三者评估制度以及导入企业经营模式等措施的出台,能有效解决博士过剩现象——这一困扰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