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学者视野里的“中国机遇”

作者:未知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7-3-9 21:51:1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最近,读青木健先生新著《从贸易看“亚洲中的日本”》(日本评论社),感到日本经济学者中国观察视野在变。书中,作者以最新数字揭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果,事实上已然宣告“东亚共同体”建成。同时,作者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为亚洲乃至世界带来“历史性的中国机遇”。

  青木健先生是杏林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他是日本知名的亚洲经济专家,至今有10多部专著问世。这部新著,虽非专论中国,但其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让中国读者获得另外一种视野。此外,他对东亚经济现状,则以数字揭示了其现实构造。

  在著作中,作者把中国经济的跃进置于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结构中理解。作者看到,中国为了扩大工业产品的出口,不断扩大进口东亚各国的半成品与零件,同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其出口则面向全世界。作为这种贸易结构的结果,中国不断大量吸纳东亚国家出口,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形成了“中心与辐条(hub and spoke)”的关系。

  在上述新的世界贸易框架下,作者读出,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以及提高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的努力,促进了日本半成品、零部件的出口。这种结果,导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日本贸易大幅度转向东亚,把日本经济拉回亚洲。

  在日本经济回归亚洲同时,日美彼此贸易依存度下降。1985年,对美国出口曾占日本外贸出口的37.2%,此后这个数字下降,最后固定在30%左右。但2004年,该数字竟跌至22.4%。另一方面,自美国的进口,1999年之前稳定在22%,但2004年竟降至13.2%。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对日贸易在美国贸易额中所占比率,1990年代后也一路下降。1997年竟跌至10%以下。

  关于东亚共同体,作者认为,虽然形式上的东亚共同体尚待时日,但是,真正的东亚共同体,已然实现。他举出几个论据,首先是中国已与东盟签署FTA协定,其次,中国与东亚,已经形成一种进口大于出口的组织化关系。其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几乎全面与中国经济契合。作者指出,日中形成的多渠道密切关系,促进了各自产业贸易结构的转变及区域内产业重组。这些因素,从总体上推进了东亚经济的统合。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希望实现的“东亚共同体”事实已然建成。

  中国出口的扩大,诱发了东亚各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中国不但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成为世界一大消费市场。关于中国经济整体,作者指出,现在已经形成生产与消费几乎并行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今后,中国的出口增加将进一步诱发进口,中国将成为东亚经济活力之源,向该地区内部其他国家提出挑战与提供机会。作者强调,“历史性的中国机遇”是继“历史性的日本机遇”之后出现的,但是,不论其影响还是其范围,前者都将可能超过后者。

  作者乐观地认为,“历史性的中国机遇”,最大受益者是地理相邻、人种相近、经济高度化的东亚。其中,那些在“历史性的日本机会”中增强了生产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国家,获得“历史性的中国机遇”的可能性更大。

  这次“历史性的中国机遇”特点,青木教授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对华投资与出口增加,其中包括大量的半成品和消费品。其次,这个机遇将促进东亚区域内部分工的发展。中国庞大数量的半成品与零件的进口需求,对域内各国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重大影响、并将形成多层次分工结构。另外,因中国具有广大疆域,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与接壤,必然要与近邻发生关系,这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也将发生重大影响。

  这本著作中,作者从实证角度准确把握了问题所在,呼吁日本决不能放过“历史性的中国机遇”。他说,“少子化”与“高龄化”导致日本的中国制品进口增加,并促进了日本经济结构的高级化。

  在青木教授的著作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中国的发展不论对日本还是对东亚,都是历史性的机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中日之间,存在众多的中国经济论,但是,以实证的观点,提出双赢可能性的著作,尚为少见。这是笔者向中国读者推荐的一个重要理由。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