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一杯阿婆茶蕴700年生活情 曾折服日本茶道专家的青浦民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网   更新:2007-3-21 17:07:5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柴板响声大/茶水香油糯/阿婆阿婶闲话多。”青浦商榻镇,昨天12点半吃过中饭,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咯!茶水不断添,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小屋子里不停传出“哈哈”的笑声。岁月悠悠,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这“阿婆茶”已有整整700年了。
  上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勤健教授等一行人来到商榻,“阿婆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时隔20多年,去年,青浦区各个乡镇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普查员并没有申报“阿婆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核专家,陈教授想到了“阿婆茶”这种民间生活茶道,他建议普查员再去看看商榻“阿婆茶”,并将它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申报。
  去年开始,调查员重新深入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阿婆茶”终于浮出水面。在商榻采访时,77岁的商榻“故事大王”凌林生说,“我伲商榻人全是喝‘阿婆茶’长大的,我们希望这种古老的文化能保护起来,源远流长。”
  本报记者 顾佳 实习生 陶捷
  一杯阿婆茶两棵咸菜苋三根萝卜干四个蜜枣青
  12点半,记者跟着商榻人叶建生和“故事大王”凌林生老人来到镇上240号,这里是金兰宝婆婆家,还没进屋,阵阵笑语就传到门外。
  进屋一看,八个戴着蓝色、绿色绒线头巾的老婆婆正围着八仙桌吃茶呢。桌上的茶点有豆沙馒头、咸菜、萝卜干、喜糖、瓜子,八位婆婆给客人让出位子,倒上茶,继续慢悠悠嗑瓜子。
  老婆婆说:“伲现在每天中午12点半就开始吃茶,吃到两点钟回去,现在农村老人有社保,茶也多吃了不少,点心也好了。”
  爱讲故事的凌林生老人告诉记者,这个“阿婆茶”是当了婆婆的人才能上桌的,这一桌婆婆当中,最年轻的61岁,最年长的74岁。婆婆们吃茶男人通常不上婆婆的桌子,要吃茶也聚到另一桌上吃。
  凌林生说,当地还有一首民谣,说“阿婆茶”:一杯阿婆茶/两棵咸菜苋/三根萝卜干/四个蜜枣青。阿婆们说,“老法头吃茶,茶点没‘嘎’好,不过必须有两样东西当点心,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
  无论吃得怎么样,大家都要吃茶,哪怕上世纪60年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时候,老婆婆们也要一年吃一两次茶。商榻人吃了那么多年茶,不吃心里空落落的。
  至于商榻人什么时候开始吃“阿婆茶”,老婆婆们都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也不知道传了多少辈,“听老人们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都来伲商榻吃过‘阿婆茶’哩!”
  张家婆婆夸儿乖李家婆婆赞媳好
  茶水不断添,茶杯不空,老婆婆们不紧不慢嗑着瓜子,闲话家常,一位婆婆说,孙子有出息,刚刚大学毕业,工作很好。另一位婆婆说,媳妇帮她做了新衣裳,经常来看公公婆婆呢。金兰宝老婆婆的媳妇在一边蒸馒头,盛豆腐干,忙出忙进。
  在“阿婆茶”的场子里,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婆婆要赞叹自己的儿子媳妇。而在商榻,若在“阿婆茶”的场子里被称赞的儿媳就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叶建生告诉记者,“阿婆茶”最注重“孝道”,特别注重婆媳关系,提倡要孝敬老人。一般来说,婆婆们今天要是到家里来喝“阿婆茶”,媳妇有空,都会在一旁斟茶递水,平时媳妇也会买些茶点放在家里,好让婆婆请别家老婆婆吃茶。“若是婆婆在场子里说了媳妇不好,媳妇连上班都要不好意思呢。这个媳妇还要专门等婆婆们来家里吃茶的时候,向婆婆赔不是,安慰老人。”
  在商榻镇,婆婆媳妇之间很少闹别扭,媳妇都孝敬婆婆,婆婆对媳妇也好。
  烘炉烂泥涂柴板响声大茶水香油糯吃茶传真情
  凌林生老人说,每逢大事,商榻人都要吃“阿婆茶”,民间至少有22种必须吃“阿婆茶”的场合。
  小孩满月、男女订亲、结婚、回门、搬新家、做生日、考上大学、参军等等人生喜事,商榻人都要请邻居喝茶庆贺。喝茶时,还是婆婆一桌,丈夫和小辈一桌。
  “老法头吃茶名头多,大家有喜事都要聚一聚。现在商榻人还是重视吃茶,尤其是结婚、搬家的大事,如果不请吃‘阿婆茶’,这家人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很小气的。不过这种人家也几乎是没有的。”
  吃茶,也成为解决邻里纠纷的最好形式。如果邻里间孩子互相有矛盾,或者田埂地基划分有争议。只要邻里间有一户人家请对方人家吃“阿婆茶”,只要对方应邀,所有的矛盾就一笔勾销了。一镇一街一户户,因为一杯茶水,和气融融。
  【价值】
  阿婆茶蕴生活智慧
  一直关注研究“阿婆茶”的陈勤健教授告诉记者,“阿婆茶”是上海独有的民间生活茶道。上世纪80年代,日本茶道研究专家来商榻考察时,就被商榻“阿婆茶”的随意、精致以及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折服。
  陈教授介绍说,作为一种传统,商榻“阿婆茶”最早的起源点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一吃茶传统应该形成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商榻地区商业发展迅速,佛教文化发达,“阿婆茶”开始盛行。
  作为一种民间生活性茶道,“阿婆茶”向来被商榻人重视,因此,也有别样的精致。一般农户烧水的炉灶和饭灶混合,但是“阿婆茶”有单独的炉灶。另外,“阿婆茶”是“炖茶”。即使用陶瓷瓦罐盛水,木柴烧煮,禁忌和金属物品接触,用密封性好的盖碗盛茶水,以保证茶水色香味俱佳,这点不是一般人吃茶能做到的。
  而相对于高雅的文人茶道,“阿婆茶”又属于民间。在民国时,吃“阿婆茶”的妇女手中还要干织渔网等农活,边聊天,边喝茶,边干活,吃茶和劳动不脱离。有时邻里碰到了困难事,也在吃茶时出主意,互相安慰,吃茶就是最好的情感交流。
  【忧虑】
  民间茶道可能消失
  虽说目前商榻吃“阿婆茶”的风气很浓厚,但是热爱吃茶的老“商榻人”也有自己的担心。
  随着岁月流逝,商榻“阿婆茶”独特的炉灶、茶具大多没有流传下来,经典的茶点“茶世”也已经失传。阿婆们三五成群吃“阿婆茶”,但是年龄都偏大,年轻人出外发展的多,对“阿婆茶”的感情也没有老一辈商榻人那么浓厚。
  为了延续“阿婆茶”这种传统,去年开始,在金泽工作的商榻人叶建生和一些喝“阿婆茶”长大的商榻人收集了大批“阿婆茶”的资料,包括古代茶具、茶点模具。3月底,“阿婆茶”
  就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申遗既能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更可启发心灵“内省”。商榻“阿婆茶”代表了一种上海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尤其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就越退化,从心灵“内省”的角度看,已经流传了700年的“阿婆茶”更应该作为“文化遗产”流传保护。“这一古老传统如果消失了,那实在太可惜了!”陈勤健教授说。现在,老叶他们还在努力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更多关于“阿婆茶”从古至今流传的遗迹。“我们最希望的是,商榻人这杯喝了700年的茶不要冷掉,继续喝下去。”
  ■相关新闻
  茶三角初具规模
  本报讯(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毛敏毅)记者昨日从闸北区了解到,上海小有名气的大统路茶叶市场已经迁到了洛川路共和新路路口的原国美电器旧址,并更名为上海国际茶城。与附近具有茶文化韵味的闸北公园和宋园茶艺馆相“辉映”,在该地区形成了一个茶三角。据悉,为了抢新茶上市的旺季,目前上海国际茶城正在边装修边营业,今年的国际茶文化节精品名茶博览会也将在这里举行。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天后仓木麻衣将首次来杭开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