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苹果的目的是“卖好”,日本苹果从种植到市场销售有着一条相对完善的链条。
首先是日本果农从“地头”开始对质量给予控制和保障。农林水产省的官员介绍说,日本政府对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极严,既不允许生产,也不允许使用,违者无论商家或农户都将受到极重的惩罚。同时,日本果农的“诚信”还要通过“组织”的保障:每逢收获季节,果农先将自己采摘的苹果分类后交到农协检验,农协对每户的苹果都编号备查,然后方可上市销售。在弘前市的弘果市场,记者看到每只将要参加拍卖的苹果箱上都挂有某某农协的标签,标签上面的编号代表某一相应的果农,如果产品出了问题,调查时凭这一编号即可查到应该负责任的果农,非常便捷。
其次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到位。
日本果园里的苹果叶片宽大厚实,叶色深绿均匀,叶面洁净光滑。据专家认为,要达到这般水平,需要非常精细的管理。
第三是通过分批采收和适时采收,保证苹果内外部的品质和风味。日本苹果从贮藏到运输再到批发后进入市场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每个环节都要通过先进的设施将苹果保存在适合的温度中,业内称之为“冷链”。这样不但有利于苹果品质的控制,更能防止和减低采摘后一些病害的发生。据介绍,日本苹果产区的各个农协都设有自动化生产线,果农将收获的果实直接交到农协的选果处理场,再由农协进行商品化生产和销售。弘前大学的一项调研显示,日本60%左右的鲜苹果是通过农协销售出去的,约20%—25%是由农家委托批发商销售,很少部分通过严格检测后由农家直接卖给超市。
第四是果农—果协—市场间顺畅的流通体系,使产品得以有序、快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例如,在占地386万平方米的东京大田花果菜批发市场,大厅内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硕大的电子屏幕一组组数字闪个不停,批发商和购买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市场管理人员告之,全国各地的苹果都是通过农协直接送到这里,再经过拍卖方式销售给批发商进入市场。记者曾在一天下午看到银座的一个水果超市中摆放着许多新鲜的水果,老板说都是当天上午从大田市场进的货。
经过多方了解得知,日本的农协是由种植大户、技术能人、销售能人牵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纽带形成的一个利益联合体。由于这些协会提高了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协会内部成员间技术、市场等信息的交流,所以果农入会后不仅能够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而且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日本果农种植苹果的特点是紧盯市场,他们通过了解苹果领域的国内外市场信息,确定自己的经营思路。38岁的片山寿伸是津轻市柏镇的果农,近几年他根据国际市场消费的不同需求,将自家生产的苹果产品细分为两个市场:一部分卖到欧洲,一部分卖到中国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他正在组织一些农户成立农业操作规范协会,并派人到欧洲学习GAP规范标准,准备进一步扩大出口。陪同的弘前大学黄春孝老师说,他在北京、上海的大超市看到,日本的“陆奥”苹果一个就能卖到60元至80元人民币不等。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日本苹果不仅“种”得精细,而且“卖”得讲究。由于近期有消费者提出,现在市场上好吃不好吃的苹果都由于精细的园艺管理长得非常好看,所以同样价格下无从判断哪一种口味更好。于是日本针对此意见正在推广一种能够“测糖”的仪器,消费者可以在购买时用其测定“含糖量”,之后再决定是否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