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天约有半个月的夜晚最低温在27摄氏度以上,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的气候难以忍受。但如果温室气体减排没有大的进展,全球变暖的严峻趋势没有什么改观,那么20年后,上述情况将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地方成为真实。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日渐显现,它既是宏观持续的全球热点,也已成为街头巷议的百姓话题。有关气候变化的报道有时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如果能够将气候报道与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样的报道将更加生动更具可读性。在这方面,日本媒体贴近民生的气候变化报道手段和报道方式有值得借鉴的一面。
从衣食住行切入
对于气候新闻,老百姓最关心的自然是与自己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新闻了。日本各大媒体善于将百姓生活和衣、食、住、行作为切入点进行气候报道。例如,气候变暖危及日本人钟爱的传统美食寿司、生鱼片;高档葡萄酒的进口量可能也要减少了。2007年2月2日,联合国发表了全球变暖正在加速的报告书。与之相配合,日本环境省也在同日公布了日本国内对全球加速变暖的调查研究结果。对于该调查研究结果,第二天《读卖新闻》就进行了积极跟进报道,非常实用地选择了气候变暖对日本农业及渔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的报道来对国民进行气候变暖影响的普及教育。《读卖新闻》报道说,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预测,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不久的将来,日本从北到南的大米产量大约要减少10%,而且由于生育不够充分,米粒将偏向乳白色,大米品质(口感、色泽等)将下降。日本人钟爱国产大米,尽管价格高于进口大米,但许多日本人还是喜欢也习惯了本国大米的香味和色泽。而气候变暖竟然要影响到口中食、盘中餐,长年形成的“国产大米”情结可能要被气候变化改变,这样的报道自然就对日本人触动很大。除了大米,日本人每天都要吃海鱼,如秋刀鱼、鲷鱼、鲸鱼等都是日本人的钟爱。《读卖新闻》报道说,海水温度只要上升2度左右,秋刀鱼、鲷鱼、鲸鱼等的渔场将北移,可养殖的渔场将要缩小。也就是说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日本人的菜篮子。另外,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如果日本海平面上升一米,日本将有90%的海滩消失,东京、大阪等沿海城市仅仅是为预防海水涨潮所需花费就将达到7.8万亿日元。
2006年3月,全球变暖对葡萄酒影响的国际研讨会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读卖新闻》为此对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进行了专门报道,指出波尔多等全球著名葡萄产地的气温都在升高,将可能使制作葡萄酒所需的葡萄的色泽和特有的香味丧失。另外在美国加州也出现由于气温升高,使得葡萄的害虫繁殖扩大,从而影响葡萄生产。日本是全球著名葡萄酒的消费大国,全球变暖自然会威胁众多日本人的葡萄酒消费,读者也就更深切体会到气候变化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生活。
用数字说话
人们通常对数字感受比较直观,对数字也较为敏感信服。在气候报道中,日本媒体很注意用数字数据说话,来增强报道内容的说服力。
在炎炎夏日中,日本的一条气候新闻报道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7月3日的《读卖新闻》和7月4日的《朝日新闻》报道了同一条气候新闻:根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7月2日发表的研究预测结果,大约20年后也就是2030年,日本最低温度在27度以上的夜晚数量将达到现在的3倍。《朝日新闻》以具体数字比较说明,日本1981—2000年中,一个夏天有4—5天夜里最低温度在27度以上,那么20年后一个夏天则有近半个月的夜晚最低温在27度以上。日本如此,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同样倾向。这条新闻很简洁明了地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全球变暖的影响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日渐迫近。短短一篇报道,用了几组数据进行比较,对老百姓的夏日生活敲响了气候变暖的警钟,很直观地加深了老百姓对气候变暖的意识和危机感。
再看看以下气候变化报道的节能减排部分的媒体报道中的大量数字。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家庭照明耗电仅次于空调,和冰箱差不多,占家庭总耗电量的16.1%,从照明的灯具来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9.3个灯炮,其中只有3.2个是荧光灯,剩下的6.1个是白炽灯。荧光灯和白炽灯相比可以减少80%的耗电量,通过换节能灯日本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192万吨,相当于种植1.37亿棵杉树。这说明荧光灯节能作用巨大。
总之,日本媒体从关系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入手,通过气候变暖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报道让百姓切实感受和体会到气候变暖会影响和威胁到自身的利益。
细算经济账
日本人号称“经济动物”,老百姓在生活中自然很能精打细算。在气候变化的有关报道中,媒体也抓住这个特点做文章,为老百姓算了一笔笔防止气候变暖的经济利益账。也就是千方百计告诉老百姓,积极防止气候变暖能给老百姓带来不小的经济利益。
《朝日新闻》2007年1月15日一篇气候变化的主题报道就耐心地为老百姓算了一笔笔经济账:使用太阳能节能住宅,在周围没有高层建筑遮挡的情况下,日照时间长,不需要使用空调的春秋等季节,节能住宅太阳能发电的电量不仅仅可以完全满足家庭照明热量等对电量的需求,而且可通过建筑内的联网设备向电力公司出售富余电量,平均每月增加6000多日元的收入。因此从长期来看,采用节能住宅不仅可以为防止全球变暖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另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都稻城市的田中由夫家中阳台上有两排自己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晒热的热水用来洗澡,每月可节省煤气费2000至3000日元。田中家还有两个储存雨水的蓄水罐,储存的雨水用来种菜、洗车等,每月节约水费5000日元以上。田中家的院子里有一个220瓦的太阳能灶,30分钟可以可烧开一升水,装在暖瓶里泡茶,此外,田中还用太阳能热水器煮饭等。每月可节约电费7000日元左右。既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为防止全球变暖做出了贡献,同时还能赚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呢?
连载或专题集中报道
为了突出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重要性,引起老百姓的特别关注,日本媒体也常使用连载或专题的形式对气候问题进行集中报道。这种报道通常选在有重大气候题材新闻时进行,报道比较全面,范围比较广,也比较有深度。
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签署10周年,特别对于日本来说,今年是气候变化报道的重点时间。为此,2007年1月到5月份,《朝日新闻》就以“让我们为消除气候变暖而努力”为主题进行了连载报道。连载从全球范围入手,选取了日本国内、亚洲、美国、欧洲以及海洋岛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详细报道了这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所带来问题以及人们为消除气候变暖所做的努力和最新动向。作为京都会议的东道国,连载报道的日本部分认为日本必须在全球防止气候变暖运动中起表率作用,要走在前面,因此也号召日本人民努力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点滴细节做起,例如每人每天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自带包装袋购物,夏天将空调冷气调高1摄氏度,冬天将空调暖气调低1摄氏度,注意减少汽车空转,生活垃圾彻底分类,减少焚烧量,养成不用时切断家电电源的习惯等。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该连载以驻外记者发回报道的形式,指出亚洲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指标和义务,但这些国家所面临的气候变暖问题也非常严峻,也在想方设法地努力节能减排。对于《京都议定书》体制外的美国,该连载报道也客观指出美国正以不同于防止气候变暖国际框架的方式行动着,也不得不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连载以国际视野为读者展现了防止气候变暖的全球图景,使读者更加全面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形势,明白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已经迫使几乎所有国家,无论是主动或被迫,都在努力消除全球变暖的影响。
日本广播协会(NHK)每年都会推出环境专题报道活动,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是以“地球变暖”为主题展开报道活动。从6月到7月拯救地球全球系列音乐会结束为止,两个月中,NHK集中推出多达120个以地球变暖为主题的环境报道节目,不仅通过电视广播的方式,而且同时在网络上推出。这样的主题报道内容包括地球变暖的基础知识、国际气候会议的来龙去脉、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等等。
当然,对于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有关的重大国内国际新闻、事件以及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家计划、国家战略、国家政策法律等,日本各大媒体都会进行重点和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些宏观层面的报道是关系到日本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反映日本政府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立场和政策。例如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签署十周年,近来,包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在内的日本各大媒体对于安倍政府希望推动签署《后京都议定书》以制定2013年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立场就进行了大量一致的报道。
不过,宏观层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也报道得比较充分,各国在这方面的报道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和优劣。相反,从长远来说,对于防止气候变暖,努力缓解和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日常着眼于细微处,贴近老百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报道才是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