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日本东京时间9月14日10时31分(北京时间9时31分),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搭乘H2A-13火箭从日本南部种子岛宇宙中心顺利升空,开始了它为期一年的探月之旅。 新华社/法新 |
新华网东京10月8日电 (记者钱铮) 近两年来日本航天领域喜讯连连,首颗红外天文卫星“ASTRO-F”的宇宙观测工作进入尾声,“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奔赴月球,H2A火箭发射取得“七连胜”。这些成绩似乎已使日本航天业摆脱了H2A火箭一度发射失败,以及火星探测器“希望”号电路故障等挫折留下的阴影。但是,日本要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尚有一定难度。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出台的2025年远景目标指出,对于倡导“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日本来说,航天技术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技术,它将造就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该远景目标包括利用人造卫星实现涉及观测、监视和通信的综合系统;探究宇宙、物质、空间的起源,探测宇宙中的行星和生命;开发出高性能的火箭及轨道间运输技术等。
不过,日本要实现这样的蓝图,至少要攻克技术、资金和人才这三道难关。
日本航天业起步较晚,虽然其目前的航天技术从某些项目上来讲可以和世界航天大国并驾齐驱,但明显的不足是缺乏经验。比如,俄罗斯和美国在1980年至2005年间,已分别发射火箭1400多枚和500多枚,而日本迄今共发射过50多枚火箭,其中日本的航天主力火箭——H2A火箭只发射过13次。经验不足直接导致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这一点同样在日本的部分卫星和行星、小行星探测器上有所体现。比如一些探测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很高,但是它们的系统集成能力弱,可靠性不高,入轨后往往容易发生故障。
在资金方面,日本政府航天领域预算这几年只占GDP的0.05%,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的3%和约0.12%。与此同时,日本航天业的销售额也持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近几年,日本航天业维护和更新设备的难度增大,与航天业相关的技术研发资金吃紧。
受资金不足的影响,支撑日本航天业的人才也逐年减少。比如,1995年日本航天机械产业的从业人数约有1万人,到2003年跌破6000人。
日本航天界人士认为,面对上述困难,日本需要不断实践,积累技术经验,加大投入,增加航天领域从业人员人数,并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才能确保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