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假期》
日本电影反弹明显
与韩国电影大相径庭的是,日本电影从2006年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那一年,在日本上映的417部本土电影共取得2025亿日元票房,超过了海外电影的总票房,这种情况已经21年没有出现过了。2007年,在没有宫崎骏动画上映的情况下,本土电影仍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票房冠军《律政英雄》是同名电视剧在大银幕上的延续,没有CG也没有夸张的特技,仅凭木村拓哉一个人的号召力,获得了近80亿日元的票房。票房榜上还有《恋空》(排名第8,30亿日元)和《东京塔》(排名第14,19亿日元)等小制作电影。风格各异的大小制作都能找到各自的观众群,日本电影一派上扬之势。
韩国明星曾经在日本掀起过猛烈的“韩流”,不过这两年这股潮流似乎已经不复风光,占有韩国电影海外市场相当大份额的日本电影院线,对韩国影片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热情。韩国影片在日本市场上辉煌的过去与惨淡的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7年出口到日本的韩国影片,票房成绩最好的一部是《丑女大翻身》,在日本票房榜上位居第12名。票房的惨淡直接导致了其他韩国影片出口价格的下跌。以往韩国影片出口到日本的平均价格在300万美元左右,2007年就算是由宋承宪、权相宇主演的《宿命》,出口价也只是勉强维持在200万美元,其他影片则很少能突破100万美元。与此相反,日本文化在韩国的影响力日趋扩大。2007年上映的韩片中,票房不俗的《丑女大翻身》、《黑色之家》等作品多是根据日本漫画或者小说改编。此外,今年又有众多日本影片出口到韩国,并受到了韩国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其中包括木村拓哉的《律政英雄》、小田切让的《东京塔》等。“日流”大有替代“韩流”之势。
市场和创作的双重问题
2007年韩国电影产量骤减,高质量作品减少,原因是什么?它对韩国电影业发展是否有影响?笔者曾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韩国电影振兴协会、釜山电影节主席金东虎以及韩国演员协会会长安圣基。他们给出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首先是电影产量太高,有许多影片都是跨年度拍摄和上映,档期过于拥挤导致很多电影的上映时间被缩短;其次,由于电影配额制的缩减,许多投资商都持观望态度,为降低风险减少了投资;最后,现在的韩国电影业需要停下脚步,喘口气,充充电,换一种思路来重新考虑它的未来。依据笔者手头的资料,更为客观的说法则是:韩国电影在过去1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2%,而在2006年间,韩国人均观影次数为3.13次,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目前韩国电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因此从结构上面临“成长钝化”;而在2007年因为以上市为目标的盲目制作、投资过剩等原因,引发了供求失衡,更是导致了整个电影行业损失超过1000亿韩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