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2月1日,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讲话。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至2005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160多倍。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07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236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日经济关系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并具有持续发展的前景,有如下几个因素:
其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邻国,地理上接近成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良好条件。
其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上领先中国,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技术立国经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资源和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双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强的互补性。
其三,近年来,中国着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能和环保成为重要的经济目标。日本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亦有成为环保大国的意向,这将进一步扩大中日之间经贸和技术合作的空间。
其四,日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二者之间有若干环境相近性。在社会发展方面,日本亦可提供某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其五,中日经贸关系有一个世界性的大背景,就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各国经济之间日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联。中日经济关系就是在这种大背景、大趋势下发展起来的,也必须顺应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在某种意义上,中日经济关系日益成为“世界中的中日经济关系”。最近,中日韩和其它东亚国家启动了应对潜在世界金融动荡的基金计划,反映出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已具有一定的战略性质,说明东亚地区在经济一体化上也必须有所作为。
其六,经济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关系,中日经济关系的这种特点更为明显。例如,日本的政府援助、企业投资等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颇有助益,另一方面,日本对华出口对日本经济走出10年低迷很有帮助,中国对日出口则对日本人民保持较高生活水平很有帮助。
应该说,当前中日经贸关系已有相当规模,而且比较坚固。如果双方能更好地调适民族心理,消除政治障碍,在经济合作上则会有更强的动力和信心。日本近10年经济不大景气,有经济边缘化的忧虑。当前,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日本的经济前途也应该是在亚洲。
未来,中国经济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上有较快的发展,这会给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一些新的因素,同时也会开拓新的合作空间。未来,只要中日双方在经贸关系上有大局观,有胸怀,采取“君子顺势而为”的态度,就一定能把中日经贸关系推向新的高度。(黄 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