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土产品以精致著称,价格奇高
我在日本住过一年,妻子作日本研究,呆了两年,并在日本农家住过一段时期。我们见识过日本市场上各种食品高得荒谬的价格,比如两万多日元一个的西瓜等等。回到美国后,也习惯到日本店购买比美国市场的大米贵得多的日本米。再看看那些到哪里都比人家便宜一个档次的中国产品,不不禁感慨万端。日本米在中国上市卖出天价,固然和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少数富裕阶层暴发户心态严重有关。但是中国的企业,切不可以此障目、丧失了向日本学习的宝贵一课。
日本是个高物价的国家。我刚从美国到了日本时,进超市购物总把日元价格换算成美元,结果吓得什么都不敢买。比如一根芹菜杆儿,竟卖到相当于一美元的程度,贵了四五倍,怎么下得了手!有一次妻子吩咐去买菜,我转了一圈竟空手回来,看到冰箱空空后才不得不再跑一趟。另外,在这种物价的压力下购物自然图便宜,开始时对我吸引力最大的是那些“国产”的标记。我们这些在中国长大的人都知道,“国产”的东西便宜。殊不知,同样是“国产”两个汉字,在中日涵义大为不同。在中国是便宜,在日本就是贵。日本无论什么只要沾上“国产”,似乎人家就有宰你的理由了。后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在日本超市,我唯一买得起的就是“美国牛肉”,虽然价格比美国本土贵些,但仅是 “国产牛肉”的几分之一。
可见,日本的天价米,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暴发户崇日的现象。在日本,“国产”的农产品以成倍的高价照样和美国货竞争。这也不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即日本人喜欢买“爱国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日美贸易顺差过大引起的摩擦,日本首相号召国民买美国货,并自己带头,但还是没有用。我这个中国人,到了美国还是想日本的米,宁愿贵一点也要跑好远去买。日本“国产”的高价,确实有其独特的品质作为支撑。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一下日本“国产”高价成功的经验。要知道,日本在二战中被美国打得心服口服,又被占领多年。在日本,美国人被视为统治者、上等人,美国货也炙手可热。我在美国开始学日语时,用的是六十年代头版的教材,新版后的会话仍然保留着一些那个时代的语言,比如“美国产品就是结实呀!”等等。但是,日本人正是在这种普遍崇美的文化中,建立的消费者对“国产”的信心。其成功的要诀,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在《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书中就谈过这一问题:一个民族要在经济上竞争,必须要奠定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信心。如果一味学习美国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国的企业自然最懂为这种生活方式提供服务,你只能不战先败。日本战后不管怎么崇拜美国,社会仍然维持着“日本式”的习惯,而自己的企业则最懂得为这种本国习惯提供服务,因而高价的“国产”能够击败廉价的 “进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