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曝光的日本“毒大米”事件愈演愈烈,令日本民众谈“米”色变,也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
千吨“毒大米”流向市场
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声明称,大阪米粉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将制造工业胶水用的有害米当食用米出售。这些工业用米中含有高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杀虫剂甲胺磷等有害物。目前,问题大米已流入日本24个都府县,危害波及全国。
截至9月18日,三笠公司已向日本382家企业提供了“毒大米”。其中,有的被用作酿酒原料,有的直接加工成点心,有的被供应到学校和医院的配餐线上,还有的被用于对海外进行的援助项目里。在卷入“毒大米”事件的382家商户中,50家是中间代理商,还有300多家曾使用“毒大米”生产食品或者出售含有“毒大米”的食品。
日本从1995年开始每年从国外进口约70万至80万吨的大米,称为“最低配额米(MA米)”。在这些大米中,每年约有2000吨左右因农药含量超标或在运送和保管过程中发霉等原因而被确定为“污染米”。2006年5月,日本进一步提高食品中残留农药的监测标准,原来符合食用标准进口的一部分大米也成了“有毒米”。日本政府将这些废米以较低的价格(每吨约合人民币375元)卖给17个工业企业做建筑材料以及生产胶水等工业用途。
然而,自2003年以来,位于大阪的三笠公司从国家和商社购买了至少1408吨“毒大米”,把它们以食用米的价格转卖给食品加工企业和一些机构,牟取暴利。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