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增长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超过日本,因为我们跟日本经济的差距,大概是13%左右,而中国经济以8%以上增长。这点我一点不怀疑。”
事实上,李教授的说法没有错,经济规模上,日本衰退,中国增长,这样持续下去,迟早有一天中国会超过日本。但那仅仅是经济规模,是一种数字上的比较。以前的论者在这方面其实多有述及,如人均GDP,如环境保护,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要从经济结构来比较的话,中国和日本差距就更大了。比如在世界上两家都有名气的制造业,中国拿什么和日本比较?汽车、电器,就是比数量都比不过日本的。要是再比科技和工艺,我们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笔者想从个人的经验,谈一下细节能力方面的差距。
随便举一例。日本国土狭小,受到气候影响,根本没有办法大规模种植橡胶(资讯,行情),但日本的橡胶材料工艺却世界领先。能把自己没有的,做成世界最好的,这一条我们要学习,要赶超,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制造工业领域,若从理论上讲,纸上谈兵我们落后的或者不多,但就工艺经验,就生产管理,我们离日本还有不小的差距。
再随便举一例。现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光学仪器世界最大出口国之一,但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多是简单、低附加值的东西,如眼镜。在精密度要求很高的镜头上,我们比不上日本。这不是我们的理论水平不如日本,也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在这个领域,我们的工艺能力,管理水平,甚至工程师的经验,都远不如日本。
本文分析中日的差距挂一漏万,只说不足,并非要打击我们赶超日本的自信,也不是不相信中国有能力。而是从微观中看到宏观———为什么各方面的资源都不如中国的日本,却硬生生地在现代化的路上,领先了中国三四十年?忽视这个事实,仅仅去比较数字上的高大全,是不利于我们经济体制反思与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