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赶美”的中国GDP
中国GDP近年将超过日本。日本媒体早在08年4月份就报道称中国GDP即将赶超日本。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同日也发表报告称预计5年内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09年2月份中国政府发布2008年GDP数据,根据数据中国稳站全球第三的位置。恰逢金融危机之下,日本经济放缓,于是世界著名金融机构美林公司就认为中国有望3年内超过日本。同时持这种看法的国内经济学专家不在少数。当2009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09年经济增长要保8%,于是更多经济学家和公众就酝酿激动情绪为超过日本GDP开始倒计时。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万亿,位列全球第三。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却是非常可怜的2460美元,排在全球104位(有统计称106位,总之就没进百位)。美国是45594美金,位列第9,德国是39650美金,位列第19位,日本34023美金,位列第22位。就生产力来说,我们跟日本的差距不是GDP总量的紧随其后,而是人均GNP只有日本的7%,德国的6%,美国的5%。这是数据上的差距,那国民教育、公共服务、公民权益等方面的差距能统计出来吗?差距又有多大呢?即使有一天我们GDP超过日本了,但要知道还有多少是难以超越对方的。现在误入歧途“唯GDP论高低”,放佛又回到了“超英赶美”时代。
GDP属地计量的局限
现在GDP的统计惯例是属地原则,即在某国或地区境内的所有产业的产值统计为国民生产总值。其实在目前全球化日益严重、跨国公司横行、世界是平的趋势下,这样的统计渐渐失去了方向,不再精确。对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采用属地原则统计的GDP可能是最精确的,但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的数据就不再可信。据统计,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占GDP的4成以上;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有接近20%是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的。这里就存在疑问,2008年30万亿人民币的GDP中有多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产出?撇除外资,我们的GDP还剩多少?惊人的30万亿背后,又有多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算到自己头上的?同时,又有多少产值是由政府部门投资拉动的呢?
GDP计量不出中国的危机
即将成为“榜眼”的中国经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30万亿的GDP中,有30%是政府投资拉动的,另外70%是民营企业拉动的。但是创造了7成总产值的民营企业且企业数量达到了几百万之巨的背后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下游。改革开放后,我国成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根据郎咸平的6+1理论,1代表的是我们处在利润最低端的生产制造,6代表处在整个产业利润高端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6创造了90%的价值,而1只创造了10%。一方面,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一方面我们得到的利润仅仅是微薄的代工利润。也就是说,30万亿的GDP中有多少是微薄的代工利润?这部分利润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西方发达国家不要,发展中国家抢着要。中国民营企业费九牛二虎之力,靠别人牙缝里抢出一些利润创造了经济奇迹。美国一个金融产品所撬动的经济产值足以让我们汗颜,也可以让我们的所有产值化为一堆废纸。所以,GDP计量不出中国的危机。
中国初次分配不公
社科院曾在2007年发表的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家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指出,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连续15年降低12%,即劳动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分析显示,中国人工资总额(注意:不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0%下降到2003年的16%左右,而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4%~65%之间,美国近几年的是58%左右,德国53%,日本54%,英国55%。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过低说明了一个问题,创造财富的人没有得到财富,社会分配不公。所以,要改变以GDP总额为视角看中国经济,用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更具说服力。
光鲜背后的辛酸
不管这个30万亿是以环境的污染、工人低工资等付出为代价,总之,我们暂时看起来比较风光。也不管30万亿是国企创造的还是民营企业创造的,都是全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按常理说,创造财富的人,最终要从创造财富的过程得益,不管这个得益是以工资形式还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但事实的情况恰好不是按照常理发展,中国老百姓不仅没有得到高额的工资,同时公共服务也严重缺失。我们认为,工资可以很低,但社会福利要好;社会福利可以很差,但相对应那工资要高,非此即彼。在农村,学校残旧不堪,教师流失。原因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在城市,农民工的子女上不了学或难以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原因是地方政府人为设置的门槛。现在的媒体到处都充斥着民众被强权欺压的报道,源于公民权益体系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罄竹难书,政府还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后记
中国不应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更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减税以提高每个国民的收入增长;完善税收制度进一步减轻税负给企业生存空间;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废除臃肿不堪、谋取暴利拒绝还富于民的国企予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削减政府机构和削弱政府权力,减轻民众负担;透明政府支出,让更多税收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