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棋手应该是职业界平均年龄最大的从业者了。
加起来171岁的杉内雅男、杉内寿子夫妇至今还出现在比赛一线,年近70岁的林海峰、大竹英雄还时时充当着年轻后辈的杀手,年近六旬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还是“当打之年”,而在中韩,年过40岁的棋手就已勉为其难,难以与年轻后辈进行竞争了。
到底是中坚层过于雄厚,还是年轻后辈过于弱小,才出现年老棋手还活跃在一线,后辈至今仍难突破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应在于年轻棋手层的薄弱,后继乏人,导致竞争不像中韩那么激烈。
日本棋手段位分布呈倒金字塔状,职业九段76人,八段39人,而初段34人,二段21人,三段16人,四段21人,低段棋手数量的不足表明新生力量的薄弱,底端的竞争不够激烈导致顶端的职业八段、九段们长时间占据着一线。这是老棋手们之幸,却是日本围棋之不幸。
据统计,日本围棋人口由20多年前的1000万减至250万,比起电子竞技等门槛低的游戏来,围棋相对深奥,耗时较长,成为高手更是可遇不可求,令不少孩子知难而退。日本社会经济发达,孩子生活优裕,乐于选择容易入门、更具动感吸引力的电子游戏等等。
当年,木谷道场等围棋道场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职业高手,但如今日本围棋道场却很少有成规模的,而在中国,类似聂卫平道场、云生围棋学校等各类围棋培训人满为患,不管将来的目标是否从事围棋职业,但围棋人口却因此骤增,为职业棋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资源。
如果后备力量不足,围棋注定也要成为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日本经济如此强大,对传统文化亦非常执着,他们的相扑、将棋都可以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却也不妨碍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员能获得很高的回报。日本围棋似乎和相扑、将棋境况相似,但在连续数年的财政赤字打击下,日本棋院却已有难以为继之忧患。
日本棋院之所以出现财政危机,是因为棋迷人数的不断减少,而职业棋手却不断增多,棋战总是有限,开足马力寻求赞助、想尽办法回报赞助商的韩国棋院,千般努力之下,棋战规模和数量达到极限,但随着职业棋手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危机一来,棋战规模一削减,立即就有很多棋手没有比赛可下。
著名棋手刘昌赫九段一直对棋界现状充满忧患意识,担任韩国棋院常务理事后,提出了在棋战中实现公开制和奖金制,压缩比赛支出,扩大比赛影响。但这也只能说是权宜之计,并未解决围棋发展的根源问题。
台湾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杨佑家曾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一定要让围棋和琴、书、画一样,进入中小学课堂,从源头上解决职业棋手们的出路问题。一旦投入学习,围棋因为有胜负,奥妙无限,比琴、书、画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即使不能成为课堂里的必修科目,成为选修课程,也能培养出一大批围棋人口来。
目前围棋进入课堂还不大现实,但这应该是围棋人努力的一大方向。任何情况下,如何扩大围棋人口都是比夺取世界冠军更为重要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