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华人中年轻一代创业者在日本成长壮大,他们的故事精彩纷呈,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奋斗的甘苦、失败的辛酸都颇为引人关注,耐人寻味。
逆境中奋起的创业者
衡德凯于2006年开始开公司,那时他还不到30岁。3年过去了,他已经成为一位在中日两国拥有3家公司、60多名员工的颇为成功的CEO。他意气风发,开朗健谈,显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的风范。然而说起他的创业之路,在这成功的背后却有着外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衡德凯于2000年来日本留学。他来自扬州,父亲是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家境很好,他是家中惟一的儿子。然而,就在他来日本不到一年的时候,父亲的公司倒闭了,这一切都改变了。衡德凯不但没有了家里的资助,还要帮家里还债。这时,衡德凯才第一次感到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也就在这一瞬间他长大了。
在那一年里,小衡每天打工10多个小时,挣的钱除了为自己准备生活费、学费,还给家里寄去一部分。他还要利用一切时间拼命学习,准备考大学。短短几个月,他的体重从140多斤降到了110多斤,回国探亲时,亲人们看到都心疼得直流眼泪……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努力下,2002年衡德凯考入了琦玉大学。
进了大学,由于成绩不错,学费减免,还拿到了奖学金,衡德凯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很多。琦玉大学实行学分制,小衡利用两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4年学业所需的学分。到了大学3年级,他就开始留意各种机会,注意体验学习,考虑自己创业的事了。2006年,衡德凯刚刚毕业,就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公司。
衡德凯注册的第一家公司叫“日之泉”株式会社,公司主要做针对日本市场的深加工食品进口代理。公司成立了,小衡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市场给了他迎头一棒。以前在做翻译时,小衡认识了一位日本客户,私交甚好。衡德凯成立公司后,这位客户与衡德凯做起了生意。没想到,由于了解衡德凯公司急于扩大业务的心理,这位客户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但让衡德凯毫无利润,还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索赔几十万日元。虽然损失的钱并不多,但当时对于刚开张的公司是致命的打击。这件事让衡德凯心灰意冷,对自己经营公司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丧失了继续干下去的勇气。这时国内的亲人给了他最大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她的姐姐几乎每天与他通信,鼓励他振作起来,把公司经营下去。这样,他挺过来了。
3年过去了,现在衡德凯的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他在中国成都成立了“蓝之翔工程装饰公司”、在扬州成立了“日之泉商贸咨询有限公司”,在日本的公司经营领域也扩展到食品进口代理、IT人才派遣、便利店事业等3个领域。
我创业因为我年轻
东京大学毕业的留学生瞿史伟今年26岁,如果细看,还能发现他脸上未脱的学生气。2008年10月,他和一位日本校友一同注册了一家株式会社。公司里有十多名员工,也都是他们的校友。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几乎都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都有着一个创业梦想。
瞿史伟分析说,80后的年轻人更具有创新精神。“80后出生的年轻人具有不守常规、颠覆传统、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很多人不想按部就班地工作,从而走上创业这条道路。”
10年前,瞿史伟被复旦附中选拔为交换留学生来到日本。高中三年过后,他考入了东京大学工学部。在大学期间打工时,他认识了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他们有许多业务需要通过香港再转向中国大陆,环节过多、时间过长、报价过高。那时,瞿史伟就自告奋勇为他们做向导,带日本经营者到中国考察、联系业务。时间久了,瞿史伟的朋友越来越多,找他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在大学上学时他就注册了一家会社,以方便业务开展。但在瞿史伟眼里,这只是作为社会实践的“小试牛刀”,对于学业他并未懈怠。在工作中,他结识了东京大学的校友,也就是现在会社的合伙人。他的创业伙伴和员工都是朋友间“交往”出来的。
近年来,在日本IT行业曾经涌现一拨华人创业热潮,那时的先行者们,虽然现在有幸存者,更多的是喧哗登台,悄然落幕。瞿史伟说:“他们多是人才派遣,没有扎实的用户基础,也没有技术和应用基础,遇到泡沫自然会倒掉。我们会社都是东京大学的专业人才,做的大部分都是市场最需求的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东西,对新的项目没有抵触感,很愿意做这些事情。或许正因为年轻,才有创造欲望。”
“我们团队中许多人是工作者也是研究者,他们经常参加一些学会的活动,想法很多,经常会提出,‘做这个项目吧,市场前景看好’。”瞿史伟认为,作为这一代人他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视。他们崇尚参与,而不是自外而内的灌输与命令。他们区别于其它时代华人创业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被迫创业和机遇创业,他们创业的目的也不纯粹是为了金钱,而是包含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分。
如今,瞿史伟创业已经三年,而得到大企业的青睐,却是这两年的事情。例如,iPhone手机的漫画软件,瞿史伟团队开发的产品已经做到日本第二位。Apple公司通过网络商店把他们的产品出售给用户,用户下载后,可在手机上直接浏览他们开发的漫画作品。另外,市场前景看好的“云计算”也是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金钱堆起来的小老板
80后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自立自强的青年,也有长不大立不起来、靠着家里和亲人支撑的“小老板”。小王当老板已有3年了,公司表面上运营顺利,但他的家里人知道,这个公司的所谓“盈利”,就是家里的钱从这个口袋转到那个口袋而已。
小王家里经济条件好,父母、祖父母都给他钱花。他来日本留学大学毕业后,没考入大学院,也没找到工作,但他不想离开日本,就让父母拿钱给他开了一家公司,办理了经营者签证。公司开起来了,但由于不懂经营只想着玩乐,公司自然赚不到钱,于是在旁人的帮助下,把他公司的货,在账面上转来转去,转出点“盈利”来,他就可以继续办理签证,而钱自然是他的父母来出。
与小王同样也是一位小老板的小江,每天同样轻松,因为他的公司只要有事情,都会有他的叔叔出面来处理。小江的叔叔在日本一家大公司做事,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小江的公司从出资到管理都由叔叔负责,小江名义上是老板,实际上遇到事就找叔叔。他的叔叔也抱怨,很想培养小江做点实事,负点责任,但他什么都不懂,也不学,很让人头疼。
这样用家里或亲人的钱堆起来的“小老板”,也是80后创业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这道风景能存活多久,确实让人担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