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的企业靠管理,五年的企业靠制度,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并逐步形成的,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企业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良好的、健康的、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增强各项工作的渗透力,职工的凝聚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效果。
企业文化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之一便是企业精神。
优识营销管理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立近10年,公司由创始时候的5个人已经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我们俩(孔雷、穆兆曦)从创业开始连续奋战近10年,一直是给众多的客户们输出管理方法和经验。一段时间,我们两个合伙人都觉得需要自我充电,随即加入了《中外管理》杂志社和北京中产联企业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访日研修团,以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发前,我们都带着一些问题:到日本能学到什么样的管理理念?能学到什么样的营销思维?其中又有多少东西可以为我们国内的企业所借鉴和使用呢?
一行五十多人,先后参观了丰田汽车、三菱电机、丰田产业技术馆,接受到日本企业专家的培训,全方位感受到日本的社会、生活、交通、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各个方面。从每一天不同的学习角度,从每一天不同的观察和触动,慢慢地,我们对出发前的问题都一一得出了答案。总的结论:丰田汽车的JIT、自动化(JIDOUKA)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只是日本大部分企业或者说是日本全社会的一个微观缩影,日本人看似不够聪明,但是他们用自己的专注、执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产品、服务、管理、人才和系统,并用“MadeinJapan”征服了全世界。在由衷感到不虚此行的同时,内心中涌出了更多的深入思考,以下作一些分享,希望与读者切磋交流。
大气VS节约
所见所闻
6月18日,我们本次研修的第一站:丰田汽车堤工厂。丰田汽车毕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企业,2006年的淨利润比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加起来都多。我几乎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到了丰田汽车的生产工厂。所见之处竟让我大失所望:工厂的厂房低矮、窄小,甚至有些破旧,厂区内道路也很窄,各种加工设备、传送设备也看不出有多先进。直到看到半自动的CAMRY轿车生产线,暗暗惊叹于丰田汽车生产的准确和高效,心里略微有点平衡。走出厂区,解说员说对面那幢不起眼的棕色建筑,就是丰田汽车的总部。后来去到三菱电机、丰田汽车歧阜工厂,厂区也都同样紧凑,空间利用率很高,并非惹人注目。本人也去过国内的一些大型汽车厂和机加工企业,虽然产值、名气要比丰田小很多很多,但其厂房、厂区、设备远比这些日本大企业要宽敞、豪华、大气甚至先进很多,这巨大的反差意味着什么呢?
深刻思考
丰田汽车厂区、厂房、设备的小气,正是一种节约精神,并非丰田独有,而是日本社会的普遍现象:狭窄的道路、窄小的汽车、窄小的酒店房间、窄小的酒馆等等,处处透露着务实和低调。如果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够用就好的办公室、够用就好的设备以及够用就好的人员规模,至少直接就能降低很多管理成本。务实地把精力放在提升生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比铺张浪费地做表面文章要来得实在很多。
在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丰田的管理者们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节约成品和零部件的库存(JIT和看板管理方式)、如何节约加工时间(安灯和固定速度的流水线)、如何节约减少产出不良品(拒绝品质检查,而将不良品消灭在生产中的机制),并不断改善再改善,节约再节约,最终能形成震撼全世界的物美价廉。而我们中国企业家们,是不是应该沉下心来,花在表面上的大把投入,转投在做点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呢?
高效VS人性
所见所闻
6月1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丰田汽车歧阜工厂。参观前厂方高管介绍该工厂是一个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的工厂,以生产海狮等面包车为止,设计产能为3万台/月,但在该工厂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因陋就简,持续改善,实际产能竟达到6万台/月,超出设计值的一倍!我心里暗自思量,这样的工厂,按照对日本企业的一贯印象,是不是工人一定会累得死去活来呢?实际参观过程中,我竟发现,工人们穿着各自喜欢的T恤衫和休闲裤(连标准工作服都没有穿!),神情和动作也都轻松自如。每一块工作区域,就有一个可以抽烟的休息区,而且旁边有自动饮料售货机。运送配件的车辆都是无人驾驶的,行驶过来的时候,还奏着欢快的音乐,在相对比较嘈杂的生产车间里显得很俏皮。就是在这样一个陈旧落后的工厂里,一边书写制造的奇迹,一边流露着对工人们的尊重和关心。
深刻思考
一个企业成功靠什么?人!只有人是推动进步的主动力。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如果没有人的全情投入,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相反,看上去陈旧的设备,在人的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反倒可以生产出高质高量的产品来。丰田汽车的持续改善,是发自于上上下下的所有人,更多的,是最基层员工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丰田可以做到?我想这背后还是源自于企业对人的尊重,对以人为本精神的真正弘扬。我又联想到日航班机上空姐对旅客的悉心服务、日本餐馆里对顾客的服务、日本商场里对顾客的服务,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从内心的精神,到外在看似夸张繁琐的礼仪。
企业的产品,首先是人。有了优秀的人,才能有优秀的产品,才能有优异的客户满意度。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往往嘴上高喊以人为本,但实际上又做了多少呢?做到了多少呢?
经营VS管理
所见所闻
6月18日,在参观丰田汽车堤工厂的时候,我注意到在汽车的流水线上,几种不同颜色和配置的同一品牌PRIUS车型,在流水线上混合装配。在每一道工序上,车体到的时候,配套的零配件也同时到达,真是恰到好处、分毫不差。走出车间,来到丰田展览馆里参观,除了各款丰田代表车型外,丰田汽车的生产工艺流程、丰田汽车的各项专有技术、丰田的概念车,甚至代表工业智能自动化水平的四个丰田机器人,居然能像一个乐队一样,现场给观众演奏了几首美妙的轻音乐。四个机器人,居然将音乐的音色、节奏、力度、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与真人无二,真让人啧啧称奇。
深刻思考
中国市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中,中国企业家们,普遍都特别会洞察市场机遇,并快速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响应市场的变化。也正因如此,创新被无情抄袭,价格战从一个行业蔓延到另外一个行业,大家都饱受红海的煎熬。日本企业也同样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与诱惑,但还是坚持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持续改善、执著前行,最终专注产生专业,专业产生竞争力。以上面的例子,市场需要个性化颜色的车辆,丰田想的不是同时开设几条生产线来生产,而是考虑把现有的生产线做改善,如何保证车体、配件、工序、工人的巧妙配合,做混合编排生产。让每一个参观丰田的人,都能感受到丰田的技术领先,这也正是最朴素最可信的营销手段。优异的经营业绩是目标,也是期望的结果,但最终实现这些结果的,仍旧要靠过程的管理。
我们以前总觉得日本人不擅长战略,也不擅长做营销,其实我在思考,是不是坚持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一种持久的战略呢?是不是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将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准做到极致,就是让消费者心服口服最好的营销吗?这种看似愚钝的执著精神,更值得比他们聪明很多的中国人去学习。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我们中国的企业,天天在谈战略,天天期望着市场上有机遇,而不去将自己的基本功做好,不去将自己的内部管理真正做到实处,光空谈经营思路,不愿付诸躬行,即使在机遇的帮助下取得的辉煌,终究是昙花一现的表面繁荣,可以转瞬间烟消云散。
找人抓VS老总亲自抓
所见所闻
6月19日上午,我们参观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在厂房内乘电梯的时候,一个年约六十多岁穿工作服的老者(以为是厂区清洁人员),在用手扶住电梯门,以防电梯门夹住参观团的团员。到5楼进入到培训室后,桌子上都整齐地摆好了三菱电机的公司介绍、厂区内参观要带的帽子以及同声翻译器。刚刚坐定,服务人员就给大家端上了饮料。一会儿,开始正式介绍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刚才帮助扶电梯门的老者,居然是三菱电机的总务长今井先生!今井先生已经退休了,又被三菱返聘回来,一字一句中充满了对公司的熟悉和热爱。
下午,我们参观丰田歧阜工厂现场的时候,我也同样留意到,工场长(相当于我们的车间主任)在前面带领大家观摩讲解,而社长(相当于我们的厂长)默默地在后面断后,时时提醒参观团员不要被行走路线上的加工设备、无人运送车等伤害。回到会议室后,参观团员们提出很多问题,歧阜工厂的高管们回答中没有什么大道理,基本上就是到现场去,持续改善再改善。临近4:30,这些高管需要立即结束介绍,要到现场去做巡视,更令我们肃然起敬,暗自佩服他们实干肯干的作风。
深刻思考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典型日本人的真心服务精神和务实精神的体现,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不管做多高的位置。由此可以推断,不管是服务精神也好,还是持续改善精神也好,日本人要做,就认认真真地做,从老总到基层员工,无一例外认真执行。而且,据日本专家介绍,日本企业的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干上来的,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尽管身居高位,仍然保持着基层人员简朴低调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有了问题就亲自到现场去(从歧阜工厂的实例中得到证明)。而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很多战略、计划、政策推广不下去?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言而喻的,老总总觉得自己很忙,不应该关注细节,而去找中间干部去推广。试问:如果老总自己都不清楚做什么怎么做,推广工作能有多大效果?试问:如果老总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甚至有时候自己订的规矩自己又亲自破坏,又有多少员工能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去执行呢?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先从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开始吧!少一点务虚,多一点务实。
量变VS质变
所见所闻
在日本前后呆了7天左右,全方位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人潜在需求的观察入微。比如:在JAL班机上,当你睡着乘务员发放饮料食品的时候,空姐不会打扰你,而会在你座位前面贴上一个小纸贴,提示你醒来之后,可以呼唤她为你提供餐饮服务。比如:当你住在酒店的时候,酒店卫生间里的淋浴喷头一定是转向内侧墙面的,以防你打开水龙头的时候,不小心喷到你自己。比如: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一定是帮你把东西包装得整整齐齐,不会在手提袋里相互磕碰。如果当外面下雨的时候,还会在包装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以防你走到外面的时候,包装被雨淋湿。
深刻思考
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神,并非只是丰田汽车独有,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共同精神。也许日本没有悠久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古文明,也许日本没有那么富饶的自然资源,也许在日本狭小的国土上(仅为中国的1/25)却有1亿人在为生计奔波,但日本人正用他们并不聪明的头脑和说一做十的精神,在一点一滴地改善着自己所做的工作,改善着自己所服务的企业,改善着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据日本专家佐佐木介绍,丰田每年收集到来自全体员工的提案多达60万个,实际采用率90%.可想而知,每一个提案一定是乍一看并不起眼的,但是每一个提案没准就是0.1%最多1%的量变,一年54万个扎扎实实的改进措施,积小胜为大胜,终究汇成辉煌的质变,使得丰田汽车能够征服全球,使得“MadeInJapan”成为优质品牌的烙印。
也许我们中国企业家们,应该从日本企业那里学一学好的企业精神:多一点节约,少一点奢华;多一点以人为本,少一点强权专制;多一点关注过程,少一点强求结果;多一点身体力行,少一点好高骛远;多一点积少成多,少一点急功近利。无论是做生产,还是做营销,这些企业精神都普遍适用。JIT也好,看板也好,那些只是具体的管理方法,但是这些好的管理方法一定是在好的企业精神下催生出来的。管理方法可以随着管理技术的进步而更新,但企业精神则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定不移,不会随着掌权人的变化而变化。我相信,如果把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儿,用到持续改善、精益求精上,绝对不会输给日本人。
后记
从日本研修回来后,我们已经在自己的公司准备开始实施精益管理精神,想法是先不急于做具体的改善,而是要先建立能够确保持续改善的机制,确保每一个岗位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参与并享受这个机制,然后从自身做起进行长期持续的改善,争取用3~5年的时间,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客户项目服务,将优识公司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
各位尊敬的读者,如果对中国企业如何能够真正学到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管理精神有自己的想法,更可贵的是做法,欢迎与本人交流探讨。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所以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围绕着企业管理,不断更快地学习,需要具有“永久学习系统”功能的学习文化。如何推行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