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人生轨迹因大阪
世博
会而改变的辻浩史
大阪世博会纪念馆内记录着空前的观博人数纪录:近6422万人次。
大阪世博会上,
美国馆
前总是聚集着大量等待参观的日本人。
晨报特派世博记者 俞洁 李佩嘉
今年56岁的 (Shi)浩史对40年前的日本大阪世博会有着特殊的情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世博会改变了我的人生。 ”
浩史高中毕业后就只身前往东京求职,并如愿进入了清水建设株式会社。 “是参观大阪世博会的经历让我确定了当一名建筑师的人生方向,而清水建设正是大阪世博会许多热门场馆的承建商。 ”
为看世博,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辻浩史的老家在鹿儿岛。鹿儿岛在日本的最南端,40年前,那里是被边缘化的农村地带。
1970年,辻浩史正在鹿儿岛念高中二年级,对建筑抱有极大兴趣,一有时间就会画图纸、做木工。但由于生活的局限,在16岁之前,他没有走出过鹿儿岛。
就在那年的暑假,辻浩史第一次听说日本在举办世博会。远在京都的哥哥告诉辻浩史,世博会上有很多见所未见的建筑,美国人、法国人、还有日本人自己都拿出了最得意的设计。为了看世博会,辻浩史求爸爸买了台彩色电视机。
小小荧屏向辻浩史展示了一片广阔天地,同时进一步激发了这个年轻人感受世博的渴望。他决定要第一次出远门,去大阪!
直至今日,辻浩史对那一段经历仍记忆犹新。他清楚地记得大阪世博会的
门票
要800日元一张,他连看了3天,花了2400日元。而当时自己一个月包括吃饭在内的生活费只有2000日元左右。2400日元这笔“巨额开支”最后是由爸爸额外赞助的。
从鹿儿岛到大阪,乘坐今天日本高度发达的新干线需要约5小时。当年,为了跨越这段距离,辻浩史坐了整整18个小时的火车。为了省钱,他没有买卧铺票。
陶醉其中,一连三天入园参观
尽管旅程十分辛苦,但进了大阪世博园,辻浩史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连着3天,他每天在世博园里待足10个小时,哪怕排一次队要花3个小时,他也乐在其中。大阪世博会创下了6422万人次的入园纪录,40年没有被打破。对此,辻浩史觉得,倒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去看了世博会,而是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一看再看,陶醉其中。
在众多场馆中,辻浩史对美国馆情有独钟。当年,美国馆展出了“阿波罗”号飞船从月球采集回来的月亮石,成为万人争睹的热门展品。辻浩史说,这些原本只有在报纸新闻里才能看到的内容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给此前从来没有迈出过鹿儿岛的他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描绘的。相信很多日本人都有类似的感受。
除了月亮石,辻浩史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西式快餐了。
当时世博会展出了美国快餐——肯德基的炸鸡,通过媒体的传播,日本民众对快餐的不佳印象迅速改变。
一年后,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在东京银座开业,开启了日本的快餐时代。
人生改变,立志投身建筑事业
从大阪世博会回来后,辻浩史立志要去为世博会盖场馆的建筑公司工作。两年后,他高中毕业,只身前往东京求职,并幸运地被日本老牌建筑公司——清水建设录用。在大阪世博会上,清水建设根据各国提供的设计创意,盖了美国馆、澳大利亚馆、
日本馆
等多个场馆。
对于这份工作,辻浩史很有认同感。他进公司第一年每个月就拿到了5万日元,第二年月薪就涨到了10万日元。而他父亲在鹿儿岛工作了许多年,当时的工资也只有一个月3万日元。此后的38年,辻浩史一直为这家公司服务,并不断努力成为一级建筑师、部长,在横滨、京都等地设计建造了许多建筑。
谈到建筑,辻浩史表示自己多次来过上海。在他眼中,上海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次到上海,他都会去浦东滨江大道,从那里眺望外滩,“那种感觉无与伦比”。此外,跟40年前受西方建筑理念深刻影响相比,如今的辻浩史更欣赏东方的建筑艺术。所以最近几年来上海,他的行程表上除了外滩还会加上新天地。
在采访中,辻浩史不断强调自己很幸运。当1970年大阪世博会举行之际,日本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重新崛起为新兴经济大国。
从1970年到现在整整过去了40年,辻浩史一直认为当年的观博经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如果我当年没有去大阪,或许现在我还在鹿儿岛,没准只是个木匠。那年的世博会让我看到世界之大,也让我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之后的40年,我一直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