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涉华军力报告
8月16日下午,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向国会提交的题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称,中国正在投资发展迫使美国海、空军更加远离中国海岸的反接近技术,并已部署大量短、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报告称,中国海军拥有强有力的水面舰只和潜水艇,正努力在1998年从乌克兰购买的航空母舰上打造海军航空兵力量,并可能于今年开始建造国产航空母舰。报告还声称,中国军队有着125万人的地面部队,现正在以新的坦克、火炮和装甲运兵车等进行装备升级。此外,中国陆军还在着力增强指挥、控制、地空联合协调和突击能力。
主持人:针对这一份所谓的涉华军力报告,美国国内又是如何反应的呢?我们现在连线《人民日报》驻美国的记者席来旺,美国民众如何看待这样一份涉华军力报告。
席来旺:美国发布军力报告今年也不是第一次,他们一般认为中国军力近年来迅速发展,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如此壮观的场面,包括一些美国老百姓也说,印象很深刻,但是一些人,特别是美国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中国军力发展的透明度始终感到不太清楚,那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有一些人是表示担忧。当然了,他们也并不认为中国军力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华尔街日报8月18号有一篇文章这样说,中国更广大的战略目标是要把美国赶出亚太区域,美国是感到不高兴。
主持人:好,谢谢席来旺。我们《天下天天谈》微博(http://t.sina.com.cn)上的网友观察非常仔细,他注意到自2000年以来,美国军方每年都会向国会提交一份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但是往年报告就是叫做中国军力报告,今年改成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军事与安全发展,他想问这样名称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丁刚:这个名称上变化从表面上来看,它是为了有所缓和。
主持人:不那么直接了。
丁刚:不是那么直接对着中国说中国军力,他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相关的。但是实际上这个相关意义更为深远了,因为他指的相关的一些安全,相关的一些问题的话,他就把军力的影响提出来了,就是说中国军力扩大以后所造成的影响提出来了。
主持人:面好像覆盖得更广了。
丁刚:对,现在的南海问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等,朝核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被人很自然联想到,他为他今后在这些方面的这些战略他提供了一个,这个报告他提供了一个支持,最近不是就有美国一个军事高官到菲律宾去讲,说考虑到南海现在局势,你们应该增加军购,就是买更好的武器来搞好你们的国防。
主持人:这么说很有点推销自己武器装备的意思。
丁刚:对,如果我们联系到中国军力报告的改名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就会想到整个区域的军事安全他会自然而然就把这个东西和中国的军力发展联系在一起了。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这份涉华军力报告,是对我们国家海陆空三方面的军力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但是是不是属实,现在我们连线《世界军事》总编辑陈虎大校,听听他的分析,陈总编你好,我想先请您给我们观众解释一下刚才小片当中提到一个反接近技术是怎么回事?
陈虎:所谓的反急进技术是美国的媒体或者军方现在炒作的一个概念,就是说这一类的武器可以使美国海上这些兵力,比如航母战斗群不敢靠近你的海岸,他把这一类的装备叫做反急进装备。发展这种所谓的反急进武器,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发展,因为每个国家都要保护自己的海防,如果中国没有这样的反急进或者反介入的武器,那也就是说中国的海上国防门户是打开的,任何国家,任何力量,它的兵力,舰艇,想进入中国近海,想进入中国近岸,都可以随便进入,所以说发展这种反急进武器,应该说是一个极为正常的事情。那么美国反而拿这种东西来炒作中国发展军力,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种很奇怪的逻辑了。
主持人:另外这份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当中也提到关于中国今年要建造航空母舰的事,这些内容都属实吗?您如何分析?
陈虎:中国建造航母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实际上很早之前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就在炒作这个话题,而实际上作为中国的军方和国家的领导人,就这个问题也曾经明确地发表过一些看法,实际上我们历来的主张就是航空母舰它仅仅是一个武器,它不是什么象征性的东西。而中国发展这种兵力,和美国相比,差距相当之大,我们看美国他的航空母舰兵力,他一国所拥有的航空母舰兵力就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的航母兵力加在一起还要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他去指手划脚,去指责别人发展航母兵力,这个太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了。
主持人:好,谢谢陈虎总编,其实在这份军力报告当中确实有很多夸大的地方,达巍你有没有比较过今年的这一份军事与安全发展这样一个报告和往年相比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在关注点上是不是有一些变化?
达巍:军力报告每年都有要,每年都出,今年的军力报告和往年的军力报告相比,它的大体结构这些都是大同小异的,今年有几个看点,刚才咱们已经讨论到了,比如这个报告的名字改了,另外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这个报告的出台时机推迟了,其实过去往年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就是说反映的是美国国内他可能不同的部门,比如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会有一些矛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要做一点妥协,就是这个报告的措词什么可能会稍微缓和一点。
主持人:说到这些军事,尤其涉及到海军,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来听听海军将领的一些看法,现在我们就来连线军事专家海军少将尹卓先生,尹先生您好,您如何评价美国国防部今年出台的这份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呢?
尹卓:美国军力报告从它出台的背景来说,它就是一个反华的报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军力报告过去在冷战时期它是对前苏联发布的,当时也是立法机构要求美国国防部每年报告一下苏联军力的情况,而当时美国跟苏联的状况就是在军事上是对质的,两个敌对性的国家,两个军事集团的首领,他这完全是敌对的一个关系。
那么后来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继续下来了,美国接着找寻他的主要对手,从2000年开始,要求国防部写中国的军力报告,中国的军力报告它的编写整个背景和它的整个结构,另外它的情报来源,跟前苏联没有一点差距,没有一点差别,所以就是它的背景完全是一个针对一个军事上的激进国家来发布的军力报告,因此我们说政治上这个军力报告是个反华的报告是一点没有错的。
达巍:只有一两个国家,可能是古巴还是哪几个国家。
主持人:显然好像是特殊对待。
丁刚:当时2000年出台有一个背景,就是对台售武,他要批钱,国会要求你必须做一个中国军力报告,但是当时,前几年军力报告对台湾海峡,这次军力报告对台湾海峡也提到了,主要关注点就是台湾海峡上的军力,双方的军力对比,这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现在就是说他军力报告越来越扩大,像刚才达巍老师讲的像网络战,像反潜,太空等等都提到了。那么我觉得他特别提到海上,中国海军的发展,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因为美国是不承认二百海里专属区的,所以他有很多舰艇、飞机非常接近中国进行侦查,我们中国人说就是好像站在我们大门外边举着枪,武枪弄棒,我们任何一个人看着都会很不舒服的。
现在中国海军发展实力增强了以后,慢慢的也走出去了,这样的话美国人就说,就觉得有些不舒服了,因为我们军力发展了,过去我们二百海里专属区我们可能保护不到,现在海军力量发展了,可以保护到了,那么我们就说你要到我家门口来搞侦查,我们肯定要表示一下我们的态度了。所以这方面美国这次报告他提出来海军军力问题,我想可能今后几年美国在这方面都会特别关注。
主持人:除了热议中国的经济军事之外,我们注意到西方的媒体,特别是美国的杂志还有电影当中,也频繁地出现中国的形象,或者说中国元素。
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面孔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近80年时间里,《时代》亚洲版的封面人物上,也曾出现过一些中国面孔,比如歌手李宇春、周杰伦;作家春树、韩寒,以及体育明星姚明和刘翔等。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还是它的美国版。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中国几乎历任领导人都曾多次登上过美国版封面。
特别的是,2009年,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上榜。《时代》总编理查德·斯坦格尔说:“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经济8%的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糟糕的境地。所以,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
主持人:好,我现在拿的就是一些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你看这是刚才也提到刘翔,还有李宇春等等,很多人,其实在之前热映的一些电影当中,比如说《2012》,还有《艾丽丝漫游仙境》当中都出现不少中国元素,丁老师在美国是不是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我们自己比较关注美国又出现什么中国的元素,或者跟中国有关的事了?
丁刚:对,这几年中国元素应该说在美国出现还是比较多的,越来越多了,比如说在时报广场,纽约时报广场是它的商业中心,在那个地方已经出现了中国广告,可能是在差不多快十年前就开始出现了,三九药业的广告,当时就只有一个三九药业,今年又出现世博会的广告,宣传广告,这就说明整个影响力它是在增加的。那么纽约很多出租车上面顶着广告就是青岛啤酒。另外我们去美国的纽约机场还有靠近纽约的新泽西的机场,我们会看到手推车上有联想的广告,就是从这个广告这一点可以看到中国的形象现在开始慢慢慢慢渗透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了。
主持人:真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只要一出门,别说买东西了,可能到处能看到中国的形象。面对这样的中国热,美国民众是怎么看的呢,现在我们来连线《人民日报》驻美国的记者席来旺,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美国国内如何看待和评价频频出现的中国热。
席来旺:现在大家炒的比较热的就是中国崛起,美国也看到这一点了,美国人我的感觉他们是一个矛盾的心态,怎么矛盾呢,就是说一方面也乐意看到中国的发展,也不是公开反对,没有公开反对,从政策角度来讲,需要中国的合作,好多方面需要帮助,不管经济事务,国际事务各个方面,普通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做一个调查做一个了解可以看到,许多美国人现在开始学习中文,对于了解中国,和与中国打交道也很感兴趣,不少美国人以能讲中文为自豪,现在美国教育界倡导他们认为国际视野离不开中国,美国大学开许多的国际化项目都是与中国有关的,很多学生都愿意到中国去参观去实习。
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内心还有一种不太甘心,不太舒服的感觉,在交谈当中感觉到,所以这样就使两国的合作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两国关系甚至有时候冲突不断,美国有专家给我讲了,说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新的条件下,两国关系一种新的常态。
主持人:其实在前面的那份报告当中也援引奥巴马的话,他说中美关系不可能没有分歧和困难,但是我们并非注定是敌人。所以从这个话是不是我们可以来展望一下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
达巍:今天我们整个讨论的,中国在美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在媒体中他出现越来越多,而且直接影响他的生活,那么刚刚像丁刚老师说,可能中国经济会影响美国就业率,在这样冲击下,使得美国国内老百姓他对中国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人他觉得不喜欢中国,因为中国抢走我的就业机会,也有些人觉得中国给我带来了机会,尤其那些企业家,他可能觉得中国给他带来机会,这个在中美两个国家,国内都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他们都会对两个国家,对对方的政策发生一种冲击,这个实际上是今年以来看的特别明显的中美关系的一个变化,当然我认为这种变化并不会把我们前面讲的这个框框给冲破掉,但是在这个框框里面,未来中美关系是颠簸前行还是更加平稳一点,可能更大程度要看两个国家国内的变化。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