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本经济面临“高龄少子化”、内需不振、中央政府财政困难等诸多问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新兴产业的存在和不断发展,日本经济被认为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并可能迎来其经济发展史上另一个显著的增长点。对邻国企业而言,在新兴产业相关的涉日技术合作、外围配套、投资并购等领域,也存在巨大机会。
对同样致力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中国而言,日本政府在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行政指导”和“国家意志”作用如何、眼前利益与长远战略需要如何平衡……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日本,新技术、新能源、新资源、新材料……各种“新”字开头的产业,已成为政府和经济界关注的重心。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主要大企业的现金流普遍较为充裕,所缺的仅是有长远前途的投资对象。在雄厚资本支持下,近年来,在核电、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业,日本企业正在加大投资,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同时,一向以重视“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著称的日本政府,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政府为家用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提供了高额补贴和极为优惠的免税政策。丰田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2009年在日本轿车销量排行第一,这与在部分其他国家市场的糟糕表现形成鲜明对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普锐斯”消费者在日本可以享受高额税费减免待遇和较高补贴。
另一方面,在“大飞机”等需要“国家意志”的行业,日本政府同样没有“缺位”。三菱重工等企业研发的MRJ支线客机甚至尚未总装,带有浓厚国家背景的日本航空公司就已订购20架,而政府还在讨论订购多架飞机作为公务机。川崎重工依托防卫省订货研发生产的C-X运输机,很可能在“军转民”后,会成为日本首批打入国际市场的运输机。政府的“托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特色。
从企业角度分析,日本发展新兴产业有其固有优势。
首先是技术优势。日本是传统的技术大国,且“技术立国”思想深入人心。凭借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高效的科研制度、充裕的科研投入和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日本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其优势几乎体现在各个学科和各类高技术产业前沿,这是发展新兴产业非常有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日本企业在技术与市场衔接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和良好机制,使新技术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创造效益,而市场收益又能反哺技术研发部门,是其能长期保持产业技术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全面超越的。
其次是管理优势。日本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往往以商社和银行为中心,以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主力,经营范围覆盖各个行业,经营地域遍及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常所说的制造业“新兴产业”之外,日本经济中还有两类容易被忽视的增长点。
一方面,日本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并非放弃传统产业的发展,而是利用科技发展,为传统产业赋予新的生命力,例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或将新能源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均可使传统产业实现阶段性的新发展,造船业即是其中一例。
另一方面,在新兴服务业领域,同样蕴藏着巨大商机,特别是科研教育、医疗护理、旅游观光和电子娱乐等代表行业。在这些方面,日本也正加强投入,力争抢占上述领域及其周边行业先机,而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亦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