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11月16日宣布,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密封舱里发现的微粒子大多数来自小行星“丝川”,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小行星上的物质。
采得1500多“地外微粒”
日本航天部门发表声明称,通过对这1500余个微粒子的显微分析证实它们是来自地外的。“隼鸟”号经过7年太空旅行,首次实现人类从一个小行星上采集标本并成功返回地球,这对日本航天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
日本科学大臣高木义明在东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世界首次从除了月球外的天体表面取回物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隼鸟”号项目负责人川口淳一郎称:“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美梦成真时的感觉,我太激动了。”
“隼鸟”号成功返地球
2005年,“隼鸟”号围绕“丝川”小行星飞行了3周时间,并试图从其表面收集灰尘。这个耗资2亿美元的探测项目遇到了许多技术问题,包括被太阳耀斑击中,自身推进器也出现过故障。
当时,没人敢肯定“隼鸟”号是否能成功取到标本,因为它登陆“丝川”表面时样本采集装置似乎无法工作了。不过,每次出现一个问题,这个日本团队都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办法让“隼鸟”存活下来,最终成功返回地球,尽管是迟到了3年。
今年6月,“隼鸟”号标本采集舱安全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但其探测器的主体却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被摧毁了。随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科学家花了5个月的时间收集分析密封舱内的微粒。JAXA在声明中称:“这些微粒几乎全部都来自‘丝川’。”
人类又采集到地外物质
虽然“隼鸟”号在登陆小行星时,其采集装置未能如预期般工作,但好像它的登陆扰动了行星表面,所以把一些灰尘“扬”到了探测器的标本采集工具上。
参与此项研究的澳大利亚科学家爱尔兰表示:“这些微粒非常小,比头发丝还细,但却有地外物质的印迹。”
据报道,微粒中包含了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质,虽然这些在地球上都很常见,但其原子构造却与地球上的同类物质不同。这个分析与“隼鸟”号利用遥感系统“看到”的“丝川”表面是一致的。这些物质在某些陨石里也很常见,比如说陨硫铁。
“隼鸟”号此番成就是人类航空器第4次采集到地外物质。其它3次分别是美国和苏联从月球取到岩石样本,美国“星尘”号采集到彗星颗粒,以及美国的“起源”号飞行器收集到太阳粒子。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