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该病患者已达8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由于认识不足,这类患者总是到记忆出现严重问题后才寻求治疗,往往为时已晚。为避免这种情况,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相关报道显示,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明,牙齿不好的人,日后极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
牙齿怎么与“老年痴呆症”扯上了关系呢?
原来,日本冈山大学的森田学等科学家拿大白鼠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大白鼠的臼齿切掉一部分,使其不能正常咬合。8周后,发现大白鼠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质”总量上升至正常水平的4倍以上。这种蛋白质在大脑中的过量积聚沉淀,正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标志之一。
“老年痴呆” 65岁以上老人有7.2%会得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老是丢三落四的朋友得了“老年痴呆”。其实,老年痴呆真的是一种病,而且丢三落四正是它的早期症状。它在医学上的正式名称叫做“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在任何年龄段都能出现,但大多起病于老年期,所以又称作“老年性痴呆”。
发病后,患者会经历一个由轻到重的逐渐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一开始,轻度患者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近期记忆的遗忘比较明显,比如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看书读报后无法回忆其中内容等。反而是对于远期的记忆出现强化趋势,比如会反复回忆几十年前的事情。发展到重度,患者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认识亲人,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甚至丧失,并逐渐丧失行走能力,只能终日卧床,大、小便失禁,最终死亡。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已增长到3600万人,在欧美主要城市人群中,“老年痴呆症”已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忧患,而我国的情况更是堪忧。
截至目前,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经达到800万人,人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中,65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高达7.2%。
病因不明
牙齿可能成为治疗的突破点
虽然“老年痴呆症”的影响已经如此深远,但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至今都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他们不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也没办法在病人还活着的时候确诊其患上的是“老年痴呆症”。
只有等病人死亡后,医生通过对病人大脑进行病理学解剖,才能确诊。因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会出现几种特殊的标志,而普通人的大脑不会有。它们是:沉淀的“β-淀粉样蛋白质”、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还有衰老色斑。其中,衰老色斑通常位于大脑中被认为是控制记忆和高级认知能力(比如自我感知、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的区域。
正因如此,科学家们迫切地希望找出“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征兆,以分析病因,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日本冈山大学的森田学等科学家拿大白鼠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大白鼠的臼齿切掉一部分,使其不能正常咬合。8周后,发现大白鼠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质”总量上升至正常水平的4倍以上。这种蛋白质在大脑中的过量积聚沉淀,正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标志之一。
咀嚼功能 将牙齿和大脑的记忆区域相连
“欧美和日本科学家对于‘老年痴呆症’非常重视,对于牙齿与大脑的联系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的张丽主任告诉记者。
张丽主任说,“国外一些科学家认为,牙齿的咀嚼可以刺激和影响大脑,牙齿不好,咀嚼减少,对大脑的刺激也会减少,负责记忆的颞叶内侧和海马区以及周围组织的体积就会萎缩,导致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衰退。但是,目前这些观点只在动物实验上证实过。对于牙齿和‘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但是我们已经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张丽主任在老年神经科的临床医疗中发现,牙齿完全脱落的病人和留有20颗以上牙齿的病人相比,前者的记忆力明显弱于后者,而且前者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数比后者高出1.9倍。同时,如果牙齿完全脱落的人安装了假牙,可以正常咀嚼食物的话,其患病的比例要比没安假牙的人低。
“由此可见,牙齿的咀嚼能力是很关键的。”张丽主任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牙齿与大脑非常接近,面部神经会传达它们之间的影响。比如,我们有时候牙疼,然后发现同一侧的头也开始疼了。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