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网讯:欧债危机一波三折,希腊突然宣布公投又戏剧性地放弃让世人一起乘坐 “心情过山车”之际,在欧亚大陆的东方,日本正以世界国债第一高峰傲视它的欧洲同伴。
日本财务省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日本国债余额为943.8万亿日元,为2010年日本GDP(479万亿日元)的197%,而包括第三次补充预算案计划发行的11.55万亿日元“复兴国债”在内,2011财年日本政府将发行的国债高达181.67万亿日元。
可以肯定,到2012年3月(2011财年最后一个月)底,日本的国债余额与其GDP之比将大大超过200%,希腊的该数字仅为114%,而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60%。
运气不好,债台高筑
今年1月,标普将日本国债评级下调为AA-,8月,穆迪也将日本国债下调一个等级,为Aa3,但是,尽管遭遇如此连续打击,国际金融市场和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都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澜,与美国国债遭遇评级下调引起的全球性市场恐慌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日本国债与美国国债最大的区别在于,日本国债主要是内债,日本国债的95%左右为日本国内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或个人持有,而美国国债中超过60%是外债,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海外债券持有者的恐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张季风指出,虽然日本国债余额已经接近1000万亿日元,但日本国内的金融资产在1400万亿日元左右,因此,仍然有能力继续消化国债,评级再下调,对其国内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也都不构成影响。
事实上,近些年来,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企业的投资欲望、家庭的消费欲望都很低,大家一起把钱存在银行,而银行由于企业不愿借贷,放贷无门,只能把资金用于购买更多的国债。
去年以来,日本国债的平均收益率基本维持在1.4%左右,比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国债收益率要低,但是考虑到日本股市的日经225指数在3月份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已经下跌5%左右,日本人购买国债的热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日本一直在追求基础财政平衡。”张季风表示,在小泉时代,日本政府曾提出一个目标:到2011年实现基础财政平衡,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已经只差一小步就可实现这个目标了。
所谓基础财政平衡,就是除掉国债费用(包括利息和偿付到期国债的费用)之外的全年财政支出,与收入实现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税收增加是最好的办法。在小泉纯一郎执政的2001年到2006年之间,出口增加带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因而在财政平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2008年下半年来了一场金融风暴,日本政府赶紧扩大支出,刺激经济。到2009年2月,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率先探底,顺利实现经济的V形反转。2010年,日本经济发展不错,全年GDP增速达到2.3%。没曾想今年3月来了一场大地震,又得实行扩张性财政。到第三季度,眼看着经济刺激开始见效了,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欧债危机又一步步紧张,欧美市场再度疲软,日元又快速升值,日本的出口遭遇打击,必然拖累日本整体经济的发展。”张季风表示。
现在的民主党政府已经将实现基础财政平衡的目标推迟到2020年,至于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日本人的运气能否好转了。
偿债: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目前,日本是在寻找一个领头羊产业,以此作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升级,并带动整体经济加快发展。”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部副教授张玉来表示,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曾制订了一份“新成长战略”,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南。在这份战略中,以核能为中心的新能源产业是民主党所选定的“领头羊”。
按照该战略,到2030年,在日本的新能源构成中,核能将占到50%。“但东日本大地震后,核能在日本的发展受到极大质疑,现有核电厂能否继续开工还在讨论之中,新成长战略也就不得不放弃。”
“目前,日本政府已重新选定新材料、医疗等产业为领头羊产业,一旦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日本经济就将迎来下一波的发展。”张玉来指出,日本在二战后曾经历了比现在严重得多的经济困难,当时就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煤、钢铁等产业上,因此而顺利实现了产业升级,并拉动了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
“只要经济发展速度能加快,税基就会扩大,财政收入就能增加,国债的偿付能力就能提高。”张玉来表示,不过,在领头羊产业出现之前,日本政府将继续处于两难境地:要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增加财政支出,而增加财政支出,必将扩大国债规模;要增加财政收入,只能增税,而增税将恶化日本的投资环境,迫使企业赴海外投资,导致产业空心化,从而进一步弱化税基,减少税收。
不过,经济的加快发展对日本而言,也不全然都是好消息。东京大学教授富田俊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加息,而GDP增长1个百分点,为政府带来的税收只有0.4万亿日元,但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政府所需支付的利息将增加1.5万亿日元。
“当然,经济好转了,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回馈社会。”张玉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