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日本财务省今天(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日本贸易收支出现24927亿日元,约合2030亿元人民币的逆差,这是自1980年以来日本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据分析,去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东部地区多数工厂关停,直接影响了汽车以及家电业的生产,虽然在半年之后东北地区的工厂基本复工,但是随即又遭受欧债危机、日元升值以及泰国洪水的影响,日本在泰国企业的生产停滞,输出量再次减少。
这次贸易逆差的出现以出口王牌产品的线路为主,汽车和半导体等电子产品的出口量分别持续下滑4个月和11个月。与此相反的是因为日本国内各地的核电站处于持续关停状态,于是替代核电的火电发电站开足马力工作,这又致使日本天然气的进口持续增加。在经历十年的经济低迷之后,已经出现反弹迹象的日本经济再次发生转折,而日本制造的危机也已经凸显出来,许多公司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把生产转移到海外来逃避日元不断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日本经济大臣古川元久表示,日本贸易顺差的收窄表明企业正在退出日本,而面对产业空心化日本必须寻找方式来提振可以出口产品的部门和产业,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日元持续走强并且全球需求疲软,日本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出现贸易逆差的现象。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继峰带来评论。
主持人:作为出口大国的日本一向是以出口来实现本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几十年以来他凭借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向全球市场大量的出口汽车、消费电子产品还有半导体元器件,这次的贸易逆差是日本1980年也就是31年以来的第一次,所以先来请您做一次分析,您认为这次日本出现贸易逆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继峰:我觉得确实像刚才主持人说的那样,出口的增长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战后日本贸易长期顺差,它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顺利的增长,这次出现贸易逆差我个人觉得是在意料之中的,其主要原因我想要简单来说就是出口减少了,具体减少了2.7%,进口相反增加了,增加了12%。出口减少原因有几点:
第一个原因,由于受到3·11大地震的抨击,日本的产业供应链条开始断裂,再加上电力供应紧张,这样就造成了日本生产的大量下降,工厂生产指数在3月份下降了15%,特别是出口大户的汽车产业下降了46%,上半年就出现了一个对出口影响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供给不足。第二个原因,是日元的急剧升值,由于日元的急剧升值,它导致了日本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这样也使出口减少。第三个原因,泰国大洪水,在当时本田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次泰国大洪水给本田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要大于3·11大地震。第四个原因,国际市场疲软,国际市场疲软也主要是由于受到欧债危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由于市场本身疲软,对日本的出口企业反映比较大,这是出口方面的减少的原因。
进口开始急剧的增加,这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受到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现在在54座机组当中只有6座在正常运转,全国电力的短缺,所以必然要寻找这种替代的供电方式,这个供电方式主要就是增加火电量的火电发电,增加火电发电就必须要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绕料,这些燃料的进口大约占了比上年同比超过了50%以上。另外除了能源的进口增加以外,其它的一些灾区所需要的抗震救灾所需的一些物资也在增加。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的原因,所以导致日本时隔31年以来再次出现贸易逆差。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日本央行行长说,他并不认为日本的贸易逆差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么说又是基于什么样理由的?
张继峰: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这次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日本产品本身的质量的下降,或者其它的什么长期的原因,而是由于受到大地震暂时的对产业供应链条破坏的一个这样一个暂时的原因,导致了贸易逆差,所以日本短期之内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觉得不会下降。
主持人:为什么您认为日本的制造企业并没有缺乏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呢?
张继峰: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品牌,它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积累下来的这样的一个财富,而且关键是出口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它不仅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催化剂,也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得依靠出口,这样必须千方百计的来保持已有的国际竞争力。
主持人:出口方面的地位您也是对于日本的出口还是比较的看好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刚才您分析日本出口的几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也联系到我们的国家,最后一分钟的时间想请您做一个比较,您刚才也提到了种种的原因,比如说全球经济的低迷,外需下降等等因素的影响,那您认为这次日本出现逆差和中国出口遇到的情况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张继峰:我觉得这有共同点,共同点就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世界市场疲软,出口环境恶化,这是中日两国的共同点。不同点首先中国这次出口的这种所谓下降,但是我们仍然是很高的增长率,20%以上的增长率,只是增幅有所下降,不能跟日本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