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3月30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矢田俊彦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人体进食后部分物质如何使大脑产生吃饱的感觉。进一步的研究有望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疗法治疗暴食和肥胖等病症。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进食时,在作为食欲中枢的丘脑下部室旁核中,一种称为“nesfatin-1”的蛋白质会增加,让人产生吃饱感。但具体机制如何运作一直是个谜。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来探究这一机制,他们从小鼠的室旁核中取出脑神经细胞,标定了一些含有“nesfatin-1”蛋白质的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能与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发生反应并被激活。由于人们进食米饭和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会增加,因此上述的反应可能是大脑产生吃饱感的部分原因。
研究小组刊登在学术期刊《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讯》网络版上的报告说,如果今后能弄清蛋白质的氨基酸和类脂化合物对吃饱感有何影响,以及进食时间不同导致的吃饱感差异,就有望开发出新疗法对暴食、肥胖等病症进行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