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申奥本周揭晓 东京志在必得)
国际奥委会9月7日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投票表决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外相岸田文雄将亲临大会现场,为东京申奥加油助威。
申办结果将于当地时间7日晚揭晓。
首相外相同赴申奥大会助阵
安倍将在9月5日和6日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后,直接飞往阿根廷首都,计划7日在奥委会大会上领衔日本申奥团作最终陈述。
日本方面其他的陈述人员为东京都知事猪濑直树、奥申委理事长竹田恒和、奥运会击剑银牌得主太田雄贵和残奥会田径选手佐藤真海等7人。
对手各有所忧 东京目前领先
国际奥委会6月25日曾发布2020年夏季奥运会3座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凭借85%的赛场位于奥运村周围8公里范围内的紧凑型计划、发达的交通系统及稳固的财政基础等优势,东京得到较高评价。
有分析称,此前,首个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申奥城市伊斯坦布尔一直为人们所看好。然而,5月31日当地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游行并扩大至土耳其全境。这让人感到担忧。另一申奥城市马德里则受到西班牙迟迟无望摆脱经济危机的拖累而难以脱颖而出。
92%民众支持办国际大赛
东京都为申办奥运会所做的宣传和准备活动,在日本民众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
日本文部科学省8月22日发布的《体能和体育相关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欢迎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在日本召开的人达到92.0%,比2009年上次调查增加了2.6个百分点,创1991年实施该项调查以来新高。
有关国际赛事在日本召开的提问,做出“欢迎”和“倾向于欢迎”等肯定性回答的人分别为64.2%和27.8%,大幅超过6.3%“不欢迎”和“倾向于不欢迎”的答复。
声称核辐射对申奥影响不大
福岛核电站8月19日再次发生储水罐辐射水泄漏事故后,不少日本人担心接连不断的事故会对日本申奥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8月26日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水问题不会对东京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造成影响。他说:“已通过外务省向各国大使馆进行说明,适当提供信息。我认为不会造成影响。”他还说,日本政府将为尽早解决核污水问题而竭尽全力。
东京奥申委理事长竹田于8月29日启程前也表示,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水泄漏问题,“坚信政府能负起责任加以解决”。竹田是唯一一名来自日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在确保东京挺进最后一轮的拉票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将在最终陈述中围绕“放心、安全与可靠的奥运”及“体育的力量”两大主题突出东京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2020年奥运会非东京莫属”
东京都知事猪濑直树8月26日对日本媒体称:“2020年奥运会非东京莫属。”
他认为,与其他申办城市相比,东京具有很大优势。
猪濑说:“电车严格遵守时刻表,新干线停车位置误差小于1厘米。这些只有日本才能做到。哪怕丢了钱包,也能够连钱带包地找回来,充满了人情味。把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告诉全世界,就足够了。”
猪濑还谈到希望利用体育运动来支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他说:“东日本大地震是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人们仅靠清理瓦片、重建街道这些工作无法生活下去。有必要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重振日本。因此圣火接力者们将经过灾区。在宫城体育场还将举行足球赛。”
平民出身的作家、社会活动家猪濑直树2007年6月28日被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任命为副知事。石原去年10月辞去东京都知事一职,另组新党参加众院选举,同时表态希望副知事猪濑继任东京都知事。2012年12月16日,66岁的猪濑直树以430万的历史最高得票当选。猪濑已表示将继承石原执政方针,强调石原取得的政绩。
猪濑诋毁对手 曾招恶评如潮
似乎继承了前任的“大嘴”风格,猪濑直树2013年4月发表的诋毁其他申奥城市的言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据4月27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报道,猪濑在接受采访时称:“伊斯兰国家的唯一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信奉真主安拉和相互残杀,还有阶级。”
针对土耳其年轻人口众多这一优势,猪濑称:“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5岁,男性平均寿命80岁。由此可见日本社会是多么没有压力。如果土耳其人也想长寿,那么就应创造像我们日本这样的文化。如果年纪轻轻就都死掉了,那么年轻人口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猪濑还说,“对运动员来说最好的地方是哪里?请拿东京跟另外两个基础设施不健全、也没有完备场馆设施的国家比较一下”。
对此,国际媒体纷纷指出,猪濑言论所体现出的对伊斯兰教之无知、对发展中国家之蔑视,以及对日本自身状况之狂妄自大,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土耳其评论家奥尔罕成吉斯说:“猪濑的言论是宗教歧视。他的言论足以使东京失去2020年奥运会的申办资格。在东京都知事做出如此评论后,国际奥委会不应该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东京。”
日本民众和媒体也普遍认为,猪濑轻率的狂言妄语使得日本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这无疑将导致东京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申奥竞争中大大地失分。
国际奥委会相关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奥运会候选城市对竞争对手做出评论。(张蕾)
《中国青年报》 2013年09月0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