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行程过半,高级别部长谈判将于本周展开。过去几天,与会代表就主要议题交换意见,由于东道主的“煤炭门”以及日本减排“倒退”等不和谐音,大会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气候大会属于一次承上启下的会议,各方对下一阶段议程取得进展的期待普遍不高。搭建全球气候新协议框架的前景难料,落实发达国家气候资金的深入谈判将极为艰难,唯有受到菲律宾台风警示,各方可能在有关损失损害机制的议题上有所突破。
“尴尬”周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11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每年气候大会第一个周五都比较尴尬,因为谈判有些进展,但无具体成效,一切都在进行中。
据菲格雷斯透露,与会各方就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讨论较为深入,但对“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这四大支柱内容尚无相关草案“浮出水面”。尽管各方态度积极,但前景依旧不明朗。
此前,与会发展中国家一直强调,将于2015年签署的全球气候新协议应当把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确保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其历史排放的责任,坚持“公平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不和谐音
本次大会第一阶段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给接下来的高级别会议造成一定干扰。
此次气候大会开幕第一天,东道主波兰便成为众矢之的。由于波兰政府宣布在气候大会期间举办一场高级别煤炭行业大会,不仅被多家环保组织指责为“别有用心”,还获得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化石奖”。
“煤炭门”尚未平息,日本政府的减排“倒退”行为又受到极大关注。日本政府11月15日决定,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8%,这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增加3.1%,而日本曾承诺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5%。
日本从减排到增排的举动遭到各国代表批评。欧盟代表团当天发表声明称,欧盟及其28个成员国对日本大幅下调减排目标感到失望。
期望不高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全球气候谈判大进程中的“小年”,本次大会是“过渡性”大会,因此各方并不期待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会召开前夕,菲律宾中部遭到超强台风袭击,造成大规模伤亡。在大会开幕当天,菲律宾代表团一名代表在发言时痛哭流涕,并提出在会议期间自愿绝食。
超强台风的危害警示各方应看清防范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极端天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各国再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全球变暖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风险将持续增加。因此,各方可能在有关损失损害机制议题上取得进展。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气候资金落实的谈判将极为艰难。根据之前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目前许多资金尚未真正到位。
分析人士认为,发达国家的不作为是整个气候谈判进程中的绊脚石,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发达国家对环境气候的关注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