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7日谈》专栏
这几天,日本“人质事件”连续成为日本媒体以及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汤川遥菜与后藤健二这两名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扣押的日本人质先后被杀,“人质事件”进一步发酵为“人质危机”,两名人质相继遇害这一血淋淋的事实,对日本民众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日本“人质危机”不仅给日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国际社会把目光都投向了日本,特别是日本安倍内阁。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舆论将会主要关注“人质危机”会否成为安倍内阁正在实施的“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加速器”?“人质危机”是否是安倍政权急欲修改“和平宪法”的“天赐良机”?“人质危机”是否会成为“安倍外交”的“滑铁卢”?
根据不少国际媒体的说法(包括日本媒体在内),此次“人质事件”的导火索是:安倍在出访中东时宣布向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作战的周边各国提供总额2亿美元左右的援助,而正是安倍的“2亿美元援助”触怒了“伊斯兰国”,让该组织觉得“日本政府是在全力参与针对‘伊斯兰国’的清剿行动”。
不过,现在讨论这个说法是否合理都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质危机”这一既成事实所带来的后续冲击将是什么?因为对于安倍来说,他还有所谓更重要的“政治使命”去做。而就在此次“人质危机”发生前,安倍内阁就早已经知晓后藤健二等二人已经被“伊斯兰国”拘押。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5年1月27日在出席众议院全体会议时,就针对被“伊斯兰国”绑架的日本人质事件表示,日本首相官邸和外务省分别于去年8月和11月就已设置了情报联络室和对策室,以应对汤川遥菜和后藤健二失联一事。从共同社报道中不难看出,安倍在出访中东之前就已然知晓有两名日本人被“伊斯兰国”扣押,“人质事件”对安倍来说不是非常“突然”的,至少也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既然有“思想准备”,还是出了悲惨的“人质危机”,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安倍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已经出现太多的“败笔”。
首先,是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去年7月,安倍已经以内阁决议的形式解禁集体自卫权。2015年,安倍要做的是在国会一举通过与解禁集体自卫权相互配套的一系列法案,比如出台能够可以顺利派兵海外的新《自卫队法》等法案。不过,给人以莫大讽刺的是,安倍声称的通过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系列配套法案,是为了日后能快速派兵保护海外日本人的安全,但“人质危机”表明即使新的《自卫队法》获得通过,日本政府也未必能够及时高效地保护海外日本人的安全;“人质危机”充分暴露了安倍所谓的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本质——乃是为日本扩军备战、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军事影响力做战略铺垫。
但是,正如《日本时报》所指出的那样,安倍为提升“日本国际安全角色”而冲昏了头脑,忽视日本欠缺应对能力及低估日本民众在海外面对的风险,“人质危机”更加“凸显了安倍政府的天真”。
其次,是修改《和平宪法》问题。国际舆论普遍关注此次“人质危机”与安倍修宪是否有关联,多数预测认为安倍会利用此次的“人质危机”作为修宪的“充足理由”:即现今的《和平宪法》严禁与他国交战,而“人质危机”说明《和平宪法》已经不能保护海外日本人的安全,修改《和平宪法》势在必行。其实,保护海外日本人的安全与修改《和平宪法》并没有必然联系,“人质危机”只是安倍修宪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要保护海外日本人的安全,最主要的是应该修正日本的外交政策。
此次“人质危机”之所以发生,是安倍外交一味紧随美国的“结果”:安倍再次上台以来,紧靠美国,外交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配合美国的中东“反恐战略”自然也不例外。安倍访问中东时提出的“2亿美元反恐援助”,本质上也是做给美国看的。正是这种“全力倚美”的外交,在此次“人质危机”中暴露出了极大的“软肋”——“伊斯兰国”就认为,日本不是一个亲“伊斯兰”的国家、而是一个“极端亲美”的国家。这种一边倒的“亲美外交”,让安倍的外交回旋余地变得越来越少,“人质危机”清楚表明了安倍外交是“自缚手脚”。
日本民主党参议员德永绘梨指出,“人质事件”的发生显然与安倍访问中东期间高调宣布支持打击“伊斯兰国”有关。她认为,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国际社会原本认为日本是“放弃战争”的国家,但在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解释、推翻“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一系列动作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看法已发生变化。
此话确实一语中的。安倍原本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加紧出台军事防务领域政策而使日本成为一个可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自由派兵海外的“正常国家”。但是,事与愿违,“人质危机”完全打乱了安倍的战略部署。
目前情况是“形势比人强”。在“人质危机”引发的巨大的心理不安的情况下,“安倍外交”该往何处走?这也迫使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其他的要人,不得不去思考日本今后的外交与安全战略。
一是今后日本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一个继续走和平之路、奉行《和平宪法》的国家;还是重回老路、捡拾军国主义遗毒、再次成为一个海外四处运兵的国家?“人质危机”既是导火索,也是清醒剂。如果从这起惨案中汲取教训,认清跟随美国、扩军备战之路不好走、也行不通,那算是上乘与智慧通达之人;反之,如果侥幸地以为“人质危机”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找到修宪与派兵海外的绝好借口,可以为“安倍外交”找到绝好的诠释材料,甚至可以把中东当作是“派兵海外”的试验田,那么这将是非常危险的,只能是日益成为替美国“火中取栗”的“得力工具”,充当“炮灰”的也只能是普通的日本民众。
二是今后日本外交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外交。这一外交是奉行睦邻友好、具有包容性且不带任何价值观色彩的中立外交;还是奉行以邻为壑、具有狭隘性、攻击性且带有浓重价值观色彩的偏向外交?“人质危机”暴露出的巨大问题说明,日本外交(确切说是安倍外交)偏离了正确的航向,带有浓重“亲美色彩”的价值观外交,不仅不能给日本带来多少收益,反倒是给日本带来无穷的祸害。( 作者庞中鹏 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