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4月23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 机器人“robot”一词本是捷克斯洛伐克小说家为了描写强制劳动,从“robota”一词演变而来。
现在,机械智能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比如装有感情识别功能的家用机器人Pepper,或是亚马逊正在计划导入的送货用无人驾驶机等等,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机器人化”的不断发展,有人指责称:“人类能做的工作越来越少了。”虽说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但我们还是针对“智能机器人化”的优缺点做了一个舆论调查,调查对象是20~40岁的男性职员,共计200人。调查结果如下:
--“机械智能化到底是好是坏?”
好处大于坏处 58.5%
坏处大于好处 41.5%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智能机器人化”优胜于劣,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有四成左右的人认为弊端更大。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他们各方所持的主要理由。
●好处大于坏处的理由:
护理领域人手短缺,因此护理用机器人大有用处(31岁)
有了机器人,人类就可以集中做那些需要智慧和思考的工作了。(24岁)
工作能变得更加迅速快捷,效率可以得到提升。(39岁)
能促进技术的发展与进步。(34岁)
机器人有利于人类的自身发展,人类最终也能智能化,获得永生。(37岁)
人们不用过度劳累,今后工作赚钱的概念也会逐渐消失。(38岁)
●坏处大于好处的理由:
人类的必要性消失,人们会找不到工作。(31岁)
正如现在一样,人类会逐渐退化。(35岁)
过度依赖机械的话,人的生活会更加无趣。(36岁)
担心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本身。(25岁)
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或许会使社会更加混乱,相关法律急需得到完善。(28岁)
(编译:庞梦溦 审稿: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