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新浪体育讯 引语:她曾远渡日本,只为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当她归来,却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绩。张璇说,棋盘上的语言,也传递着一个民族独树一帜的特质。她认为,自己的舞台在中国,而能够与围棋相遇,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记者采访前准备手记
张璇,1968年6月出生于福建。职业八段。
1986年参加第二届中日擂台赛负于日本今村俊也。
1990年全国个人赛女子冠军。
1997年、1998年全国个人赛第二名,
1986年“海峡杯”女子冠军。
1989年“五牛杯”赛冠军。
1998年获全国个人赛女子第二名、第5届宝海杯世界女子赛冠军。
2000年获全国体育大会围棋赛女子第三名。
2001年浪潮杯女子名人战冠军,第2届兴仓杯世界女子赛四强,东航杯世界女子赛八强。
2002年中国职业围棋混双赛冠军。
2003年到2011年九年间,夺得五届建桥杯女子冠军。
初进国家队
棋事:能谈谈您当时进国家队的情况吗?
张璇:1983年初,我进了国家队。那时,我14岁。当时围棋队跟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同在一个训练局。封闭式训练。但这样的环境也很容易认识到其他项目的老乡。我是福建人,所以我跟其他项目的福建籍的运动员也很熟。
棋事:当时是怎样的训练方式,教练是谁?
张璇:当时主教练是聂卫平老师。还有,罗建文老师和华以刚老师。其实,到了国家队,更多是要靠自己了。围棋到一定水平,再手把手教已不太可能。国家队只是提供一个好的修炼平台。当然,一旦进入国家队,也意味着有了参加世界比赛的机会。
在国家队,我能近距离地看聂老摆棋讲棋。但一对一的训练机会不是很多。围棋跟其他项目不一样,棋手的运动寿命相对较长。聂老当时自己也还在比赛。所以,更多时候,是要靠棋手自己去领悟。
很好的体验
棋事:您记得当时比较重要的比赛吗?
张璇:当时更多的是中日间的比赛。那会儿韩国还没有崛起。中日开始时是交流赛,后来改为对抗赛。而一下子掀起全国围棋热的就是中日擂台赛。
棋事:那时,您参加过中日擂台赛吗?
张璇:我参加了第二届,代表的是十八岁以下的棋手。记得我非常激动,因为擂台赛在那个时代实在是太重要了。可谓万众瞩目。但当时的我太年轻了,刚下一盘就输掉了。
棋事:当时对阵是哪位棋手?
张璇:今村俊也。所谓擂台,就是不见得对上谁。我前面的队友是芮乃伟,她先赢了两盘。对手是越往后越强,等到我上阵,对手的实力其实要在我之上。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棋事:您还能记起当时棋盘上的内容吗?
张璇:当然可以,这是棋手的基本素质。那局一开始我用时太多。这在我是一反常态的。下棋是长时间的战斗。我读秒很早,这就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后来我的形势一度不错。但我已经没有时间了,在胜负关键的地方没有把握住。结果很遗憾。
棋事:那时,还有其他的比赛吗?
张璇:那个年代比赛很少,不像现在有各种的杯赛。当时都是体制内的赛事。后来才有了新体育杯、国手战这些屈指可数的杯赛。当时的奖金也是象征性的,非常少,跟现在动不动几十万的奖金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也没有世界围棋赛。是个纯粹为荣誉而战的时代。
体育项目的兴衰,一定是跟国家的富裕程度相关。只有国家的经济上来了,围棋才有繁荣的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什么都要靠自己
棋事:1991年,您去了日本。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张璇:当时国内只有几个计划内的比赛。女棋手除了个人赛和团体赛,其他的赛事都要跟男棋手同场竞技。 那时,我已经23岁了,不知再这样走下去,前面会是怎样的景象。所以,我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棋事:当时怎么想到要去日本?
张璇:日本跟围棋渊源很深。另外,在日本我也能靠围棋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日本,女棋手很受尊重。如果到一个围棋荒漠的地方,我就真的远离了围棋。
当时,在国外遇到过很多困难,什么都要靠自己。这种事情也只能年轻的时候去做。需要一种属于青春的勇气。
棋事:可以谈谈当时的情况?
张璇:首先是语言关、经济关。九十年代,我们整个国家都还很穷。那时在日本吃一碗面,基本就是我半个月工资。在日本,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建立。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才适应日本的生活。
在那段时间,我遇到过非常多困难,甚至想过:回国算了。不过,那时的我也别无选择,只能用自己行为和专业去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一个崇尚强者与传统的地方
棋事:在日本,您参加过围棋比赛吗?
张璇:在当时中日棋院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中国围棋协会的棋手不能参加日本所办的比赛。但,这并不妨碍棋手间的交流。况且,我的本意只是想接触外面的世界。
在日本的四年,我教过棋,也到过世界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做过围棋交流。日本的围棋老师,收入很高。而在欧洲那些国家,以及台湾地区,我则遇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棋事:四年的时间不短,能谈谈您在此间的感受?
张璇:去了日本以后,我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舞台一定是在中国的信念。日本其实是一个比较排外的民族。在那里做客,会很受欢迎。但要融入日本的主流社会,很难。日本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移民国家,更加包容开放。日本是单一的民族,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感:岛国,资源匮乏,又身处地震带。其实,他们对陆地有很深的渴望……
棋事:在那这么多年,您对日本怎么看?
张璇:日本这个民族,不去接触,很难知道这个民族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日本是一个崇尚强者的国家。在那个时期,我曾跟日本的女棋手有过非正式的比赛。赢了之后,反而获得了她们的尊敬。正如同现在中国的围棋超越了日本,他们也会更尊重中国棋手 。
棋事:这种民族性在棋上会有所体现吗?
张璇:日本是一个坚守传统的民族。韩国围棋是以获胜为唯一目的。只要能赢棋,什么样的下法都不重要。但日本始终做不到这点。日本人觉得棋中有道。因此,在棋盘上,那些让人不齿的事不可以做,棋的内容要漂亮。
日本棋赛的仪式感很强。在这方面,中韩望尘莫及。在他们看来,围棋就是要这么高雅。棋盘上的胜负固然重要,但不是所有。
两种不同的记忆
棋事:能谈谈您跟吴清源老师的交往?
张璇:那时,吴老师有个研究会。我每两星期去一次。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觉得幸好去了日本。吴老师是真正的围棋大师。能近距离地听他讲棋,真的很幸福。
棋事:能简单地谈谈您从吴老师那里的收获?
张璇:下好围棋,非常需要天赋。定式,大家都很容易掌握。围棋中最难的恰恰是,在空旷地方的灵活应用。吴老师真的是一个为围棋而生的人。他所教授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启发,对我们而言都是受益匪浅。
按理说在日本四年,我没参加什么正式比赛,棋力应该会有所下降。但事实上,我取得的很多成绩都是在从日本回来以后。这跟吴老师的影响有着绝对的关系。
记得那时,吴老师一摆棋,师母若不阻止,他可以一直摆下去。吴老师摆棋,简直就是容光焕发。在他面前,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围棋的那种融入。
当时吴老师已经八十岁高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跟我们说,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他一定会活到一百岁。现在看来,他真的太神了。
棋事:当时,林海峰老师在日本也有个研究会。您有过接触吗?
张璇:林海峰老师也是个德高望重的棋手。在林老师那里,更多是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地下棋。林师母做的饭很好吃。尤其对当时身在异国的我们,这样的聚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棋事:从日本回来,您再次下比赛时,感觉有什么的不同吗?
张璇:回国以后,我比以前更热爱围棋了,渴望比赛。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去以后才会珍惜。
围棋太理性
棋事:您跟芮乃伟老师都是那个时期中国女子围棋的突出代表。棋风上,您们有什么不同吗?
张璇:她属于力量型,很顽强,要想赢她一盘很难。我非科班出身,束缚不多,更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我的棋风相对灵活,而劣势也很明显。
棋事:很多人都说,女棋手感性。您是怎么看?
张璇: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不太适合女孩子,它太理性了。我也有过下棋乱来的时候。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棋手,就必须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去克服这些感性上的东西。
作为职业女棋手,一定要有天赋,否则就太苦了。女棋手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快乐度也会有所降低。但是,如果能跟男子抗衡,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棋事:您那一代女棋手与现在的女棋手之间似乎有个断代?
张璇:新一代的女孩子都很厉害。现在,无论是比赛数量,受到的关注度,以及整个大环境,对女子围棋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代。
至于曾经的断流,是因为那时整个女子围棋不受重视。其实,任何项目的发展都跟整个大环境分不开。
有竞争才有意思
棋事:前段时间的三国擂台赛,您对于中韩间的差异怎么看?
张璇:其实,谁输谁赢都很正常。尤其是对于於之莹和崔精而言。从年龄去解构,她们将是中韩女子围棋的领军人物。
围棋就是这样,领军人物一个是要看水平,一个是要看年龄。从目前看,在未来若干年内,中韩都将是你赢我赢的格局。有竞争才有意思,单方面压倒就乏味了。
棋事:对于日本围棋的现状。您觉得日本要想突破,关键在哪里?
张璇:日本围棋界的现状,主要是年轻棋手上来太慢,围棋爱好者年龄层偏大,学围棋的孩子又在减少。只有基数大,人才出来的概率才会大。
日本对此也有认知,他们也不是不想。但这跟大环境很有关系。现在经济上,他们在走下坡路。国运很重要。我们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如果中国没有现在的国运,围棋的这种发展也太不可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与相遇围棋是种幸运
棋事:下棋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璇:女孩子学围棋,非常锻炼逻辑思维。同时也很锻炼意志力。
一盘棋那么漫长,整个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有可能形势很长时间都不好。这时就更要学会忍耐。要等机会,不能因此放弃。这很考验心智。
经常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前面顺风顺水,一招大意就功亏一篑。每个棋手都会有这种经历。这对棋手的身心本身也是一种考验。
棋事:一路走来,您觉得有什么遗憾吗?
张璇:围棋很适合我。围棋的发展永无止境,我喜欢面对这样的境地。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简单重复,那样的生活反而不适合我。我天性喜欢自由。
遇到围棋是一种幸运,我并没有太多的遗憾。人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女子围甲厦门队
棋事:您是女子围甲厦门队的教练。今年有什么目标吗?
张璇:今年,黑嘉嘉、鲁佳、张子涵都是厦门队的队员。去年我们得了第三名,很不容易。今年的基本目标是保持住甲级队,并在这基础上发挥更好的成绩。
我也是棋手,不会给队员们太多压力。只要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其实,只要能做到这点,取得任何的成绩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棋事:作为职业棋手,您还有什么体验可以分享给读者吗?
张璇:胜负,是做职业棋手没有办法超脱的。职业棋手,一定会在意输赢和名次。但只要稍微拉开点距离,就会觉得围棋是很有意思的。
采访| 思琼 容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