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诗立
日本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花时多久?4年!如此神迹是如何实现的呢?涂子沛先生在《数据之巅》中认为,奥秘在于日本工商界接受、消化并普及了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从根本上建成了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并服从质量管理的制度与文化。而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统计方法应用上的,本质是数据文化的成功。
1950年6月,受日本科学与工程联盟(juse,简称日工盟)邀请,戴明到日本巡讲运用统计提高产品质量的整套方法,并与21位日本行业巨头座谈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唤起企业管理层的真正重视。在此次座谈会上,戴明承诺,如果严格坚持并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日本就可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并能在5年内占领国际市场。
戴明做这番承诺时,美国制造正空前繁荣、风行全球,而日本制造在国际上以“山寨、低劣”闻名,日本要做强制造,并在5年内实现,似乎为不可能任务。但仅过4年,日本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就基本实现从“山寨、低劣”向“优质、精良”的转变,开始快速进军高端市场;仅过20年,日本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美国制造因缺乏质量管理而遇到许多问题。直到此时,美国才“发现”戴明,质量管理作为制造做强的秘笈才得以在美国高度重视并普及,而逐渐在汽车、计算机、集成电路等领域重获优势。
如今,质量管理已成国内企业常规的制度规范与文化要求,但为什么中国制造、浙江制造未能真正做强?对比日本,不难发现除日本企业真正重视并信奉质量管理外,还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日本文化特质。尽管战后日本废墟成片、经济萧条,但日本人仍把道路整理得干净整洁,行为举止仍彬彬有礼,对先进文化仍求贤若渴,故戴明觉得并坚信只要有好的质量管理,日本制造必会实现大跨越。日本政府、企业界对戴明的充分尊重与诚心信任,则使戴明的系列培训可实现外部效益最大化。1951年日本政府设立戴明质量奖章,其获得迄今仍被日本企业和企业家视为最高荣耀。1987年,美国学习日本,设立国家质量奖。
二是日本经济社团发达、标杆企业乐于示范。邀请戴明到日本巡讲的为日工盟,一个由日本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组成的社团,会员代表性权威而广泛,对普及质量管理作用重大。同时,戴明十分清楚标杆企业的示范价值,于是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支持下,与日本企业巨头广泛接触,宣讲质量管理,纳他们为粉丝。在欧美,行业协会等社团亦十分发达,有利于普及先进质量、组织等管理制度以及规范成员行为,标杆性企业也多乐于示范,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日本善于在学习中超越。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当时是先进的,故对日本制造崛起作用巨大,并助力了美国制造重新崛起。但日本人并没满足于此,针对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解释数据,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了“质量管理七大手法”,70年代又总结出“质量管理七大新工具”,加上石川馨等质量管理大师的涌现,使得世界质量管理前沿中心从美国转移到日本。
总之,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其背后的数据文化得以普遍尊重与流行,是日本制造在短时期内就可誉满全球的战略契机与动力,而善学而敢超的文化传统,以及发达的经济社团组织、标杆企业示范,则是质量管理能在日本结出累累硕果的根本。就此而言,包括浙江在内,中国制造做强除需积极响应工业4.0战略、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外,还需有许多事情要做。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